瞻彼高冈,有猗其桐。允也君子,实宝南江。
员规启裕,沈矩履方。泳此明流,清澜川通。
陟彼衡林,味其回芳。馥矣回芳,绸缪中原。
祁祁庶类,薄采其芬。栖迟泌丘,容与衡门。
声播东汜,响溢南云。穆穆阊阖,南端启籥。
庶明以庸,帝听式阙。有凤于潜,在林栖翮。
非予之祚,孰与好爵。幽居玩物,顾景自颐。
发愤潜帷,彷佛有思。予美亡此,终然肯来。
企予与言,惟用作诗。
瞻彼高冈,有猗其桐。允也君子,实宝南江。
员规启裕,沈矩履方。泳此明流,清澜川通。
陟彼衡林,味其回芳。馥矣回芳,绸缪中原。
祁祁庶类,薄采其芬。栖迟泌丘,容与衡门。
声播东汜,响溢南云。穆穆阊阖,南端启籥。
庶明以庸,帝听式阙。有凤于潜,在林栖翮。
非予之祚,孰与好爵。幽居玩物,顾景自颐。
发愤潜帷,彷佛有思。予美亡此,终然肯来。
企予与言,惟用作诗。
这是一首充满了自然景观和哲理思考的古典诗歌。开篇“瞻彼高冈,有猗其桐”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川景象,猗猗之物或许指的是树木,给人以生长茂密的印象。紧接着,“允也君子,实宝南江”表达了诗人对君子的赞美和对南江丰富资源的珍视。
“员规启裕,沈矩履方”一句则转向了人的品行修养,员规、沉矩象征着端正与方正,是古代礼仪中的概念。这里暗示诗人对于品德修养的重视和追求。
接下来的“泳此明流,清澜川通”描绘了一幅清澈见底的河流图景,流水象征着纯净无暇,给人以心灵洗涤之感。
“陟彼衡林,味其回芳”则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品味和享受。这里的“味”字用得十分传神,不仅仅是感官上的体验,更有精神层面的共鸣。
而后文“馥矣回芳,绸缪中原”一句,则把这种美好带入了更广阔的空间——中原,即中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交融。诗人通过对香气的描写,将个人体验与大自然、文化传承紧密相连。
以下“祁祁庶类,薄采其芬”则表达了诗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细心品味和选择其中最精华部分的态度。这里“祁祁”、“庶类”都形容了事物繁盛而又有序。
“栖迟泌丘,容与衡门”一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山水之间的悠然自得,以及对自然界的一种亲近感和归属感。这里“栖迟”形容了居住的安适,“容与”则表示了一种共处与融合。
接下来的“声播东汜,响溢南云”则是声音传递给远方的意象,这里的“声播”、“响溢”都强调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和深邃,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呼唤与回应。
而后文“穆穆阊阖,南端启籥”则是对某种封闭空间的描写,这里的“穆穆”、“阊阖”都形容了静谧和深邃。诗人通过这种描述传达了一种内在世界的丰富与深沉。
紧接着,“庶明以庸,帝听式阙”一句,则转向了对工作或事业的一种态度和追求。“庶明”、“以庸”都强调了一种勤勉不息的精神,而“帝听式阙”则是对最高权威或者理想境界的一种敬仰。
至于“有凤于潜,在林栖翮”一句,则充满了神话色彩。凤凰作为吉祥之物在这里象征着高洁与和谐,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期待或者内心的向往。
“非予之祚,孰与好爵”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一种反思和疑问。这里的“非予之祚”表达了一种接受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宿命,而“孰与好爵”则是在寻找那些真正美好的、值得追求的事物。
接下来的“幽居玩物,顾景自颐”一句,则是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悠然态度。这里的“幽居”、“玩物”都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俗的生活,而“顾景自颐”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一种独特感受和个人化的享受。
至于“发愤潜帷,彷佛有思”一句,则是诗人在内心深处对于某些事物或情感的不满或者思考。这里的“发愤”、“潜帷”都强调了一种隐秘和深沉,而“彷佛有思”则是一种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和反思。
末尾的“予美亡此,终然肯来”一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生命中某些美好瞬间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这里的“予美”、“亡此”都表达了一种对逝去之美好的留恋,而“终然肯来”则是一种坚信未来仍有美好事物等待着自己。
最终,“企予与言,惟用作诗”一句,则是诗人对于和他人的交流以及创作的态度。这里的“企予与言”表达了一种愿意与人分享思想和情感,而“惟用作诗”则是一种对诗歌作为表达自我最好的手段的坚持和信仰。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深邃的哲理思考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感悟和独特体验。
异香秾艳厌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
开向东风应有恨,凭谁移入五侯家。
天造梅花,有许孤高,有许芬芳。
似湘娥凝望,敛君山黛,明妃远嫁,作汉宫妆。
冷艳谁知,素标难亵,又似夷齐饿首阳。
幽雅意,纵写之缣楮,未得毫芒。曾经诸老平章。
只一个孤山说影香。
便诏书存问,漫招处士,节旄落尽,早屈中郎。
日暮天寒,山空月堕,茅舍清于白玉堂。
宁淡杀,不敢凭羌笛,告诉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