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水亭边住,清闲自得初。
眼明犹执册,手倦即抛书。
青简刚披后,黄粱乍熟余。
草庐看卧客,秋树亦怀予。
塌上茶烟绕,壶中日月舒。
焚香开宝鸭,应是乐何如。
临水亭边住,清闲自得初。
眼明犹执册,手倦即抛书。
青简刚披后,黄粱乍熟余。
草庐看卧客,秋树亦怀予。
塌上茶烟绕,壶中日月舒。
焚香开宝鸭,应是乐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居于临水亭边的隐士形象,生活悠闲自得,与世无争。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隐士的生活片段:他时而阅读书籍,时而放下书本,享受片刻的宁静。青简代表的是竹简,古代的书写工具,此处象征着知识和学问;黄粱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所食之物,象征着短暂而美好的时光。草庐和秋树则进一步渲染了隐逸生活的自然与和谐。
诗中还提到了日常生活的细节,如茶烟缭绕的榻上,壶中缓缓流逝的日月,以及焚香时的宝鸭(香炉),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心静如水的氛围。最后,“应是乐何如”一句,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状态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价值观。
令峻簿尉宁,撑拄鲜鹜雁。
巢乌啄阶除,犴狴生菼薍。
焚山蛇穴古,火食久已惯。
险马恃匪经,茧丝戒前宦。
闲心付书云,静耳听鸣涧。
荒祠试宵菱,怪鼓鬼作幻。
驼蹄鳖羞羹,鱼满寸可汕。
郭门接丛薄,蒸槱喜能办。
三家为雄村,一二百里间。
居然超逸资,强以载鼷鴳。
世途方奔奔,贾物纷售赝。
而当鼓旧勇,遇虎乃徒袒。
丈夫贵如玉,论定在岁晏。
秃帝委地卓锐笔,女兄磨研笑咥咥。
女初上树摘树叶,笑女眇身如蛱蝶。
叶堕青石上,下坐青石傍。
女如弄叶嬉扬扬,吾当曳女诉玉皇。
女青论女女实殃,冥搜上下绕女肠。
按一叶,吟一诗。
免谪下界为人嗤,胡为画工圣得知。
石楼高,石楼高,星宿磊磊手可操。
愧我欲上非飞猱。
石楼坚,石楼坚,雪霰堆户冰凝椽。
愧我欲住非蜕仙。
不如移身且就石楼下,朝朝莫莫窥其罅。
或傍石楼旁,仰钻尔尔甘冻僵。
忽然飘风刮地扬沙石,翳我两目昏咫尺。
归来兀兀坐茅屋,石楼不见见我独。
忍能不寄诗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