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漫说葬江波,更比湘灵饮恨多。
野老犹传亡国怨,插秧时节唱秧歌。
逆流漫说葬江波,更比湘灵饮恨多。
野老犹传亡国怨,插秧时节唱秧歌。
这首诗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思考。首句“逆流漫说葬江波”,以“逆流”象征历史的反向流动,暗示对传统或过往事物的回顾与反思。“葬江波”则形象地描绘了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消逝,如同被江水淹没,隐喻着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变迁。
接着,“更比湘灵饮恨多”一句,借用了湘灵(传说中溺死于湘江的女子)的故事,进一步强化了历史人物的悲剧色彩,暗示了更多类似湘灵的悲惨命运在历史长河中发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中无辜牺牲者的深切同情。
“野老犹传亡国怨”一句,通过“野老”的视角,展现了民间对于历史往事的口耳相传,尤其是对亡国之痛的深深怀念与哀怨,体现了民间记忆的力量和历史情感的传承。
最后,“插秧时节唱秧歌”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乡村景象,与前文的悲剧氛围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展现了农耕文化的活力,也寓意着即便在历史的阴霾之下,生命依然能够顽强生长,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生命的坚韧颂扬以及对未来的乐观展望,是一首富有哲思与人文关怀的作品。
被盲风痴雨,断送清明。花有泪,鸟无声。
敞兰帷逗取,夕曛朝爽,柱鸾低翅,筝雁收翎。
步屧芳郊,湔裙南浦,沁损芹泥三两星。
鸭睡香销窣帘影,箫稀饧冷少人行。
寒重春深梦浅,三分过二,已惊见、绿密红零。
呼娇燕,语流莺。衔将坠影,扶上山屏。
凤子鬼魂,与招沈魄,杜鹃啼血,黏住余馨。
芳菲垂尽,叹年年三月,佳时易逝,难遇长晴。
望春归。奈春无语,梅雪虚斗芳菲。
半醉醒、冷日含烟,宫漏虬催短箭,西山黛颦恨眉。
缁尘久淹憔悴,旧燕新莺,芳讯参差。影吊天涯。
断云沈、江空梦遥魂瘁。
画屏山样,寸心千里,愁见、渍酒綀襟未浣,泥金宝扇曾题。
更凄迷。红兰露零未晞。
为珠娘、再歌金谷,娃儿添写新怨。
天公老眼真情物,菱镜破来春半。车毂转。
两不死、雄蜂雌蝶双双见。胡沙路短。
认绿发如云,红脂透肉,香滑小娇面。芳华换。
刻骨相思百炼。洛花无力春晚。
千围万绕看难足,倾国倚妆飞燕。堪眷恋。
更莫待、风吹雨打空肠断。秦宫未远。
纵圣药研丹,长门买赋,啼梦冷秋辇。
三海叠碧。瀛台正南直。
珠楯玉阑,几见当年,兴亡陈迹。
似说尧囚复舜死,只无语、夜蟾知得。
更休言、帝子鹃魂,春秋麟笔。星历历。天咫尺。
照寂寂。旧宫掖。怕眢井波红,溅胭脂泪。
点点尚悲倾国。
应雪重华二妃涕,犹却苍生鬼神席。
莫轻扇秦灰,问秋风金狄。
听涓涓暗响度冰澌,春溶赤阑桥。
正销魂南浦,凌波雒步,捐佩湘皋。
干尔东风底事,皱了一江潮。
休遣迎桃叶,愁打兰桡。
谁破蓝光千顷,是翠禽偷下,惊散鱼苗。
乍流红轻漾,知妒雪初消。
误倾城、横波眉黛,定有人、飞泪湿龙绡。
湔裙侣,试蘋花唱,怨断今朝。
楚畹霜红,湘天雨绿,画中初见娉婷。
墨竹丛丛,鸥波无此风情。
卖珠绿屩归何晚,傍修篁、钏重罗轻。两娥青。
不是甄妃,定是湘灵。
秋娘染尽香螺黛,借浣花诗意,自写飘零。
素手牵萝,朝朝翠袖寒生。
催妆漫和横波婿,怕华年、不到崇祯。笑真真。
万唤千呼,不下罗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