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惟君与师,得在天地间。
蜂蚁失所主,生息决不蕃。
逐日渴未死,顾影悲余年。
平生东鲁心,皓首瞻圣贤。
上下二千载,历历观遗镌。
惜哉数墨子,想像成虚传。
十章纪大略,尽和遗山篇。
忠肠搅葵漆,喉棘不忍言。
持归刻琊石,何□勒燕然。
人惟君与师,得在天地间。
蜂蚁失所主,生息决不蕃。
逐日渴未死,顾影悲余年。
平生东鲁心,皓首瞻圣贤。
上下二千载,历历观遗镌。
惜哉数墨子,想像成虚传。
十章纪大略,尽和遗山篇。
忠肠搅葵漆,喉棘不忍言。
持归刻琊石,何□勒燕然。
这是一首充满深厚文化底蕴的古体诗,通过对人生境遇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时代变迁以及个人命运的沉思与感慨。
"人惟君与师,得在天地间。" 这两句开篇即点明了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两种角色:君主与教师,他们在天地之间发挥着指导和教化的作用,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引领。
接下来的 "蜂蚁失所主,生息决不蕃。" 描述了一种无主之感,蜂蚁喻指小人物或普通民众,在乱世之中丧失了依托和方向,生活变得艰难而且没有希望。
"逐日渴未死,顾影悲余年。"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命运的感慨,每天都在苦苦挣扎中度过,却又不忍回首往昔光阴,只能对逝去时光感到无尽的哀伤。
紧接着 "平生东鲁心,皓首瞻圣贤。" 显示了诗人一生的志向和追求,以及到了老年依然保持着对于圣贤人物的仰望和尊崇之情。
"上下二千载,历历观遗镌。" 这里诗人跨越了两千年的历史时空,对于那些流传至今的遗迹或记载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惜哉数墨子,想像成虚传。十章纪大略,尽和遗山篇。" 诗中表达了对古代智者墨子的赞美,以及对于其思想和著作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提及到了与“遗山”(可能指的是元遗山,这里是诗人的朋友或同道中人)之间的文学交流,通过诗歌记录下历史的大略。
"忠肠搅葵漆,喉棘不忍言。持归刻琊石,何□勒燕然。" 最后几句则流露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内心深处对于忠诚、坚守之情的强烈表达。
这首诗通过语言的节制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于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深刻体悟,同时也彰显出古代文人对于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