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别大梁下,至今三岁馀。
岂无万里使,不寄一行书。
风俗与时薄,交游于义疏。
知君淡如水,非是故忘予。
昔别大梁下,至今三岁馀。
岂无万里使,不寄一行书。
风俗与时薄,交游于义疏。
知君淡如水,非是故忘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寄因甫》。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因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逐渐淡薄的社会现象的感慨。
首句“昔别大梁下”,回忆起与友人在大梁分别的情景,时间跨度已长达三年之久。接着,“至今三岁馀”一句,强调了这种离别的时长,加深了读者对诗人思念之情的理解。
“岂无万里使,不寄一行书”两句,诗人自问自答,表达了对友人没有寄送书信的疑惑和失望。这里运用了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风俗与时薄,交游于义疏”揭示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友情在物质利益和社会变迁的影响下变得淡薄。这两句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也反映了诗人对传统友谊价值的坚守。
最后,“知君淡如水,非是故忘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与宽容。他知道友情如同清水般纯净,不是因为遗忘,而是环境使然。这既是对友人的安慰,也是对自己情感的自我调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
山石何盘盘,水流何溅溅。
溅溅东流水,乃在磐石间。
长与本根辞,一往竟不还。
委蛇东到海,经过诸神山。
巨鳌来戏游,日月双回旋。
珊瑚鲛人珠,光彩烂纠缠。
丹虾须如戟,龙炬照神渊。
旷荡无终止,大壑易沦涟。
磐石有本性,屹立竟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