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吾庐山最好,南通萧寺境逾幽。
白云夜向原中宿,几度随人过岭头。
北望吾庐山最好,南通萧寺境逾幽。
白云夜向原中宿,几度随人过岭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庐山的深情向往与对左原和左岭自然美景的赞美。首句“北望吾庐山最好”,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怀念之情,庐山在北方,是诗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接着,“南通萧寺境逾幽”则转向描述了南方的萧寺,环境更加幽静,进一步丰富了诗中的自然景观。
“白云夜向原中宿,几度随人过岭头。”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将夜晚的云彩比作宿于原野的旅者,它们随风飘荡,仿佛多次陪伴着人们越过山岭。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自然景象以生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南北两地的景色,以及对云彩随风而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诗意,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点。
我惜苏子瞻,气豪天地隘。
雄文万斛泉,盛名表昭代。
自负学见道,欲涨欧阳派。
胡为所以学,先与本论背。
或者交浮屠,聊尔奚足怪。
何至敢昌言,前身五祖戒。
眉山世积善,老泉亦英迈。
脉络有自来,胚胎乃融会。
顾诬正大传,谓感非类秽。
胡鬼是吾亲,父与母安在。
痛哉复痛哉,不孝此为大。
本来中无主,恍惚求诸外。
一妄流到今,狂澜正澎湃。
人人说轮回,处处习夷呗。
有识或见讥,动以苏为解。
愚者不必责,可责在吾辈。
当时若遇吾夫子,鸣鼓攻之此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