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秋声早。碧沉沉、梧桐树底,暖凉初报。
觅句不妨芳径滑,踏遍闲庭细草。
渐月影、枝头斜照。
丛桂小山留不住,恨无端、偏鼓西风棹。
琴韵歇,炉烟袅。仙人见说瑶台好。
瞥红尘、彩鸾飞去,佩环声杳。
札札鸣机灯火夜,犹寄相思远道。
今只剩、零烟残稿。
逝水年华惊易改,认丰姿、画里容仍渺。
追往事,泪多少。
何处秋声早。碧沉沉、梧桐树底,暖凉初报。
觅句不妨芳径滑,踏遍闲庭细草。
渐月影、枝头斜照。
丛桂小山留不住,恨无端、偏鼓西风棹。
琴韵歇,炉烟袅。仙人见说瑶台好。
瞥红尘、彩鸾飞去,佩环声杳。
札札鸣机灯火夜,犹寄相思远道。
今只剩、零烟残稿。
逝水年华惊易改,认丰姿、画里容仍渺。
追往事,泪多少。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景色与情感。开篇“何处秋声早”,以问句引出秋意的悄然降临,梧桐树下,暖凉之感初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接下来,“觅句”二字透露出词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踏遍芳径,细草间寻觅灵感,表现出词人的雅致与闲情。
“渐月影、枝头斜照”一句,将月光与梧桐树的光影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温馨的画面,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丛桂小山留不住,恨无端、偏鼓西风棹”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挽留的感慨,以及对时光匆匆的无奈之情。
“仙人见说瑶台好”一句,引入神话色彩,仿佛词人在想象中与仙人对话,探讨理想中的仙境之美,进一步深化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随后,“瞥红尘、彩鸾飞去,佩环声杳”描绘了一幅红尘中美好事物消逝的画面,彩鸾的飞去象征着美好瞬间的短暂与不可捉摸,佩环声的消失则增添了几分哀愁与失落。
“札札鸣机灯火夜,犹寄相思远道”通过织机的声响与夜晚的灯火,展现了词人深夜难眠,思绪万千的情景,寄托了对远方亲朋的思念之情。最后,“今只剩、零烟残稿。逝水年华惊易改,认丰姿、画里容仍渺。追往事,泪多少”四句,总结了词人对时光流逝、记忆模糊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泪水中蕴含着对生命短暂与珍贵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