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阴侯,为吕亦为刘,荥阳一出仍逗遛。
荥阳下,为刘不为吕,南北两军同有主。
吕家宝玉摧为屑,臣功得比清宫列。
高庙神灵再悦康,九州未见炎精缺。
数千年事屡胶轕,饥鹰在臂随人掣。
君不见关西男子称雄杰,力扫义兵看国灭,唐亦有人诛敬业。
颍阴侯,为吕亦为刘,荥阳一出仍逗遛。
荥阳下,为刘不为吕,南北两军同有主。
吕家宝玉摧为屑,臣功得比清宫列。
高庙神灵再悦康,九州未见炎精缺。
数千年事屡胶轕,饥鹰在臂随人掣。
君不见关西男子称雄杰,力扫义兵看国灭,唐亦有人诛敬业。
这首诗《颍阴侯》由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深刻的历史洞察与情感表达。
诗中以“颍阴侯”为题,开篇即以“颍阴侯,为吕亦为刘,荥阳一出仍逗遛”起笔,巧妙地将颍阴侯这一历史人物置于吕后与刘邦之间,暗示其复杂多变的政治立场。接着,“荥阳下,为刘不为吕,南北两军同有主”一句,进一步揭示了颍阴侯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抉择与立场变化,以及他在南北两军中的角色定位。
“吕家宝玉摧为屑,臣功得比清宫列”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吕后的命运转变,从权倾一时的皇后沦为阶下囚,同时也暗喻了颍阴侯作为臣子的功绩虽显赫,却难以与帝王之位相提并论。
“高庙神灵再悦康,九州未见炎精缺”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向往。接下来,“数千年事屡胶轕,饥鹰在臂随人掣”两句,通过历史的长河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个体命运的无奈。
最后,“君不见关西男子称雄杰,力扫义兵看国灭,唐亦有人诛敬业”部分,诗人借古讽今,以历史上的关西男子为例,警示当世之人应警惕权力的滥用与叛乱的可能,同时也表达了对唐朝时期李敬业叛乱的反思。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感与人文关怀的作品。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