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野穹林草树香,高人新赋远游章。
二三千载无巢许,薇长西山几许长。
广野穹林草树香,高人新赋远游章。
二三千载无巢许,薇长西山几许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通过广袤原野与茂密森林的自然景观,以及对顾楷翁归隐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推崇。
首句“广野穹林草树香”,以“广野”和“穹林”描绘出一片辽阔而深邃的自然环境,其中草木繁茂,散发出阵阵香气,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归隐生活的一种隐喻,暗示着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次句“高人新赋远游章”,将“高人”与“新赋”相连,既是对顾楷翁归隐行为的高度评价,也暗含了对他的新作《远游章》的赞赏。这里的“高人”不仅指顾楷翁本人,也象征着那些追求精神自由、不为世俗所累的智者。通过“新赋”和“远游章”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这种超越物质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后两句“二三千载无巢许,薇长西山几许长”,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对比历史上的两位隐士巢父和许由,强调了自古以来隐逸之风的稀有与珍贵。这里“二三千载无巢许”意味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像巢父和许由这样的隐士凤毛麟角,突出了顾楷翁归隐行为的独特价值。同时,“薇长西山几许长”则以薇菜生长于西山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隐居生活的悠长与自在,同时也暗示了隐士们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深远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归隐生活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对历史上那些追求精神自由的隐士给予了高度的敬意。
永嘉有儒宗,学古源流长。
未施经国手,姑绾祠岳章。
岂惟礼秩重,正遣文教昌。
从游者谁子,秀异推荆杨。
潜君春秋学,三传可束藏。
君章湘中杰,况有今黄香。
群贤集董帷,幸甚同翱翔。
吾邦一何遇,石鼓分馀光。
坐令士气振,闻者皆激昂。
今朝过封胡,三英璨琳琅。
乘兴访萧寺,草草罗酒浆。
吾侪亦纵臾,十驾随飞黄。
亢宗赖季子,未数彦道狂。
读礼不敢过,养晦须名扬。
旁观且袖手,代斲愧不臧。
聊补分韵篇,一笑薰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