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望不极,城楼当最高。
地形连楚阔,山势入秦豪。
平外斜通骆,深中远认褒。
图经何壮观,故事有萧曹。
满目望不极,城楼当最高。
地形连楚阔,山势入秦豪。
平外斜通骆,深中远认褒。
图经何壮观,故事有萧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登高望远的景象,诗人站在北城楼上,对着辽阔的视野和雄伟的山川进行深情的描述。每一句都渲染出一种开阔与壮丽的情怀。
“满目望不极,城楼当最高。”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对远方美景的无限向往和对城楼高度的赞叹。
“地形连楚阔,山势入秦豪。” 这里写出了大自然的地貌特征,连接着南方的楚地和西北的秦地,展现了广袤的地域特色及山脉的雄伟气势。
“平外斜通骆,深中远认褒。”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的观察视角,诗人试图捕捉那些看似普通却又不失深邃之处的风景。
“图经何壮观,故事有萧曹。” 最后这两句通过提及历史上的伟大建筑和传说中的英雄事迹,强调了北城楼不仅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历史之悠久的深切感悟,以及他那颇具哲理的情怀。
歌吹欢娱夕,衡门可属垣。
九城寒漏彻,三市宝灯繁。
酒想嵇山醉,诗惭谢乐翻。
如容陪后乘,那避八驺喧。
轻衫短帽,重入长安道。
屈指十年中,一回来、一回渐老。
朋游在否,落托更能无,朱弦悄。知音少。
拨断相思调。花边柳外,潇洒愁重到。
深院锁春风,悄无人、桃花自笑。
金钗一股,拟欲问音尘,天杳杳。波渺渺。
何处寻蓬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