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鞋亦良苦,歧路不曾休。
句律可青眼,宗风已白头。
舌端频自味,心外更何求。
欲寄明年信,温州定越州。
芒鞋亦良苦,歧路不曾休。
句律可青眼,宗风已白头。
舌端频自味,心外更何求。
欲寄明年信,温州定越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可能是僧人或道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头两句“芒鞋亦良苦,歧路不曾休”表明行者的足履简陋而辛劳,不停地在崎岖的小径上跋涉,没有片刻的安宁。接下来的“句律可青眼,宗风已白头”则透露出诗人虽然年轻时就颇有留意于诗词之道,但随着岁月流转,其所传承的宗风(可能指某种艺术或修行的传统)已至暮年,而自己的头发也早已斑白。
中间两句“舌端频自味,心外更何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满足和超脱。尽管生活艰辛,但在品味生命的同时,他已经超越了对世俗欲望的追求,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足。
最后两句“欲寄明年信,温州定越州”则是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和行动计划。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诗人希望将自己的心意或消息传递到明年,并且确定了自己要前往的方向,无论是从温州还是越州出发。
整首诗通过行者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一种生命力与精神追求的坚持和超脱。
漓江悠悠向东注,崇冈盘回如凤翥。
城西一曲藏深坳,中有幽人读书处。
书中奥义谁能寻,茫茫玄壤同高深。
禹畴羲画混一道,玄机湛湛归灵襟。
读书岂为图温饱,万事无如读书好。
瑾瑜在璞崖不枯,草木漫山总光耀。
倦来徐步临江浔,呼童挈网遮紫鳞。
鳞游深水不可得,大笑不如公子任。
何如洗心日与圣贤对,糟粕中间饫真味。
豁然妙契已忘言,独驾长风出尘外。
都城灯市由来盛,大家小家同节令。
诸姨新妇及小姑,相约梳妆走百病。
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
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兼头风。
踏穿街头双绣履,胜饮医方二钟水。
谁家老妇不出门,折足蹒跚曲房里。
今年走健如去年,更期明年天有缘。
蕲州艾叶一寸火,只向他人肉上然。
去年同伴今希有,几人可卜明年走。
长安主人肯居停,寂寂关门笑后生。
但愿中秋不见月,博得元宵雨打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