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渡两桨,江左随一鸥。
苦嗟波涛窄,所至胶吾舟。
借问舟中人,流转何时休。
帆高风色利,欲止不自由。
传闻弱水外,鼎立三神丘。
鼓枻未可到,载行有潜虬。
扶桑睹浴日,阳精热东流。
万族呈秘怪,九土皆飘浮。
送者安在哉,吾往不可求。
岂比鸱夷子,并湖名远游。
淮西渡两桨,江左随一鸥。
苦嗟波涛窄,所至胶吾舟。
借问舟中人,流转何时休。
帆高风色利,欲止不自由。
传闻弱水外,鼎立三神丘。
鼓枻未可到,载行有潜虬。
扶桑睹浴日,阳精热东流。
万族呈秘怪,九土皆飘浮。
送者安在哉,吾往不可求。
岂比鸱夷子,并湖名远游。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远游》,描绘了诗人乘船远行的情景和对未知世界的想象。首句“淮西渡两桨,江左随一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淮河与长江之间航行,与一只鸥鸟相伴,画面宁静而孤独。接下来,“苦嗟波涛窄,所至胶吾舟”表达了他对旅途艰辛和船只受限制的感慨。
诗人向舟中人询问人生的流转何时能停止,暗示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帆高风色利,欲止不自由”进一步描绘出风帆高扬、顺风而行的场景,但诗人却感到无法自主,暗示着命运的无奈。他听说在遥远的地方有三神丘,那里神秘莫测,自己虽有志向,却难以抵达。
“扶桑睹浴日,阳精热东流”借神话中的扶桑树和太阳升起的景象,寓言生命的力量和时间的流逝。“万族呈秘怪,九土皆飘浮”则展现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奇异想象,认为大地都在漂浮变化之中。最后,诗人感叹送别的人已经不在,自己的前路遥不可及,表达出一种深深的迷茫和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舟行的意象,寓言式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程的深沉思考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现实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晨驾出郊坰,松柏夹广路。
之子归穷壤,荏苒岁云暮。
殡宫何萧萧,宿草承朝露。
生存处重闺,死丧扃泉户。
仪容永乖隔,僶相成今故。
明月照房栊,虚想成昏瞀。
游魂怨何之,礼渐沿迁祔。
劳生鬓易华,疢疾心如痼。
彭殇无两岐,贤圣莫能度。
掩袂哭蓍簪,回车怜踦屦。
击缶岂人情,洒翰抒哀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