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近榆亭·其六》
《近榆亭·其六》全文
宋 / 陈造   形式: 古风

摭华复食实,果部谁称伯。

兄桃柰其弟,无若此眉白。

三玄信殊禀,五沃擅嘉殖。

藏核待东归,分供橘奴帛。

(0)
注释
摭华:采摘花朵。
实:果实。
伯:这里指水果中的佼佼者。
兄桃柰:比喻中提到的兄弟,可能是一种象征或比喻。
眉白:形容人的眉毛洁白。
三玄:可能指某种神秘或独特的特性。
五沃:肥沃的土地。
嘉殖:优良的繁殖。
藏核:保存种子。
东归:回归东方,可能指某人从远方归来。
橘奴:可能指专门种植橘树的人。
帛:古代的丝织品,这里代指食物和衣物。
翻译
采集花朵又品尝果实,水果界谁堪称王?
兄长的桃子怎能比过弟弟,他的眉毛洁白如雪。
三种玄妙的特性他确实不同,肥沃的土地专长于优良繁殖。
他收藏着种子期待东方归来,分享给种植橘树的仆人衣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近榆亭(其六)》,主要通过对水果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果实品质的赞赏和对亲情的温情。首句“摭华复食实”形象地描述了采摘花朵后再品尝果实的过程,暗示丰收与享受。接下来,“果部谁称伯”设问,以水果中的佼佼者自比,表达出对自己或亲友中某人的高度评价。

“兄桃柰其弟”一句,通过比较兄弟间的差异,赞美其中一人的出众,这里的“奈”字可能含有夸赞之意。“无若此眉白”则转向对人物外貌的描绘,可能是对这位“伯”的特征性的赞美,如洁白的眉毛,增添了几分清雅之气。

“三玄信殊禀”可能暗指这位人物内在的深沉智慧或独特气质,而“五沃擅嘉殖”则进一步强调他的丰饶和优秀。最后两句“藏核待东归,分供橘奴帛”表达了期待丰收果实分享给亲朋好友的情感,以及对勤劳者的感激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寓情于物,既赞美了果实之美,也流露出诗人的人际情感,体现了宋诗的婉约风格。

作者介绍
陈造

陈造
朝代:宋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猜你喜欢

庚申喜闻

万方欢喜醉春风,数路飞书奏凯同。

天拟诸公扶社稷,人言多难识英雄。

周邦虽小名犹正,楚国方强力易穷。

从此东南基岱岳,好磨崖石颂成功。

(0)

挽张南轩先生八首·其八

昔年清江上,再拜投漫刺。

匆匆仅班荆,春风满怀袂。

自此成契阔,书邮剖疑义。

此理有会通,万彻而一致。

缕缕为我言,颠倒行间字。

濯手时一观,如烹大鼎胾。

叹我无持操,莫励四方志。

君子不再见,已负终身愧。

从今一杯月,永堕湘中泪。

(0)

尚絅堂

人情畏所见,假善以自欺。

不畏或未死,心伪谁能医。

风雷动渊默,日月行屏帏。

念起物自形,矢决犹可追。

而乃如琴张,堂堂亦何为。

君子非恶文,文胜质乃衰。

试看堂前草,安得青如兹。

(0)

隔浦莲近/隔浦莲近拍

夜寒晴早人起。见柳知新翠。撼树试花意。

两蜂狂救堕蕊。见著羞懒避。春都在,时节到愁地。

屏间字。香痕半掏,误期一一曾记。

朱弦谩锁,不会近番慵脆。强踏秋千似醉里。

扶下,眼花跕跕飞坠。

(0)

官满将见舍弟

三岁别吾弟,今归心始降。

从兹得安寝,无梦过重江。

预验鹊音喜,行看雁影双。

西湖犹可泛,酤酒市羊羫。

(0)

过练湖

湖畔难寻使者麾,湖光犹照旅人衣。

气蒸泽国能无润,堤贮云天别有围。

杨柳经霜相对老,凫鹥饱食自由飞。

系舟索纸题诗句,更把闲愁付落晖。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