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淩空台,八荒供览眺。
谁知鸾凤音,只是孙登啸。
百尺淩空台,八荒供览眺。
谁知鸾凤音,只是孙登啸。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景象,以“百尺凌空台”开篇,展现出一个高耸入云的观景台,让人仿佛能俯瞰八方,尽收眼底。接下来,“八荒供览眺”,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观景台视野之广,可以远眺四方,感受天地之大。
随后,“谁知鸾凤音,只是孙登啸。”这一句运用了典故,将观景台的静谧与深远意境与古代隐士孙登的啸声相联系。孙登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隐士,他的啸声常被用来象征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在这里,诗人通过“鸾凤音”与“孙登啸”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超然物外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