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鹊桥仙·其十三丁卯七夕》
《鹊桥仙·其十三丁卯七夕》全文
宋 / 郭应祥   形式: 词  词牌: 鹊桥仙

今年七夕,新秋三日,已觉凉生院宇。

吾乡风物胜他乡,那更著、莱衣起舞。

泛槎经岁,分钗半夜,往事流传千古。

独怜词客与诗人,费多少、闲言泼语。

(0)
注释
七夕: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农历七月七日,又称乞巧节。
新秋:指刚刚开始的秋季,不同于初秋或晚秋,是初秋的初期。
莱衣:古代妇女夏天穿的轻薄衣服,这里代指轻盈的衣裳。
泛槎:古代传说中乘木筏渡天河到仙界的活动,象征漂泊或旅行。
分钗:古代女子首饰,常用来象征分离或怀念之情。
词客:指擅长写词的人,如词人、词作者。
闲言泼语:指无意义或无聊的闲话,贬义词,形容浪费口舌。
翻译
今年的七夕节刚过,新秋才过了三天,已经感觉到庭院里的凉意了。
我的家乡的景色比其他地方都要美,更何况是在这样的夜晚,穿着轻薄的莱衣跳舞呢。
漂泊在外一年,连带着那分钗的记忆,过去的时光流传至今。
特别同情那些词人和诗人,他们耗费了多少闲言碎语啊。
鉴赏

这首宋词《鹊桥仙·其十三》是郭应祥在丁卯年七夕节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风物的怀念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开篇"今年七夕,新秋三日,已觉凉生院宇",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清凉,暗示着时光流转,节日氛围中透出一丝淡淡的离愁。接着,词人通过"吾乡风物胜他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认为故乡的景色和风俗比他处更为动人。

"那更著、莱衣起舞",莱衣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女子的盛装,词人感叹即使身在他乡,也无法再现那种穿着华丽衣裳欢庆七夕的情景,流露出对往昔欢乐场景的向往。"泛槎经岁,分钗半夜",借典故表达岁月如梭,曾经的月下盟誓和分离之痛历历在目,成为永恒的记忆。

最后两句"独怜词客与诗人,费多少、闲言泼语",词人感慨自己作为词人和诗人,常常因为创作而被他人评说,饱受闲言碎语,暗含了对自己职业的无奈和对清誉的渴望。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反思。

作者介绍

郭应祥
朝代:宋   籍贯:临江

[约公元一二二四年前后在世]字承禧,临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间进士。官楚、越间。其他事迹不可考。 
猜你喜欢

送南京冢宰紫岩刘公考绩入京

天曹最绩奏神京,望重三朝属老成。

江上晓云侵旆湿,梅边腊雪照船明。

人传左右虚台席,帝眷尚书识履声。

共喜兹行归鼎轴,致君应见世升平。

(0)

清河道中

年来百事不堪论,独得山游兴尚存。

千里钟声疑有寺,数家烟火自成村。

秋高树有凌霜叶,水落沙仍带雨痕。

最与乡园相似处,几株残柳对柴门。

(0)

叶坊遇雨暂憩驿后小轩拨闷次柏庄壁上韵

古木脩篁护小轩,溪云谷鸟伴閒眠。

烟花冉冉骄阳月,风雨潇潇寒食天。

行役敢辞南又北,憩居真以日为年。

偶逢故旧开官酝,一饮直须吸百川。

(0)

得乡茶有感

摘来采采满筐云,野味全凭水火匀。

千片碎分千里月,一囊收拾一年春。

玉川格局字字古,雀舌名头处处新。

洗手拆封如见面,却惊身是异乡人。

(0)

桃源行

家隙司牝或并雄,斗粟尺布无弟兄。

平生握手欢正洽,逐兔攫金如路逢。

壮哉桃源三义士,异姓纠结成肤功。

三物一盘还一㰱,诅词烈烈蜚英风。

南阳草庐履踏趿,虎牢战气徒匌蓊。

死生成败未足惜,泉台相见无赧容。

恨不停舟夜深过,踣麟反袂悲人穷。

(0)

北行泊昶口

船到昶溪溪上泊,夔夔故老送新茶。

却将往迹闲敲博,谁是当年十万家。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