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百事不堪论,独得山游兴尚存。
千里钟声疑有寺,数家烟火自成村。
秋高树有凌霜叶,水落沙仍带雨痕。
最与乡园相似处,几株残柳对柴门。
年来百事不堪论,独得山游兴尚存。
千里钟声疑有寺,数家烟火自成村。
秋高树有凌霜叶,水落沙仍带雨痕。
最与乡园相似处,几株残柳对柴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清河道中游览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怀乡之情。
首句“年来百事不堪论”,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厌倦,似乎经历了许多世事,感到身心俱疲,难以言说。然而,接下来的“独得山游兴尚存”转折,表明尽管生活多艰,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向往依然在心中燃烧,给予他继续前行的力量。
“千里钟声疑有寺,数家烟火自成村”两句,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通过远处的钟声和近处的炊烟,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祥和的乡村景象。钟声悠扬,仿佛指引着通往寺庙的道路,而炊烟袅袅,则是家的温暖与生活的气息。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画面,也暗示了心灵的归宿与慰藉。
“秋高树有凌霜叶,水落沙仍带雨痕”则进一步展现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景观。秋高气爽之时,树木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生命力,即使面对严霜,依旧保持绿意。而水落石出后,沙滩上还留有雨后的痕迹,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时间流逝、万物更迭的感慨。
最后,“最与乡园相似处,几株残柳对柴门”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几株残柳与自家的柴门相对,虽是简陋之景,却勾起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这一句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完美融合,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怀念,表达了人在旅途中寻求心灵慰藉的主题。
烛影送寒,吟笺呵粉,前游欢事何许。
瘦筇支万里,好语萦千古。怀沙任君自赋。
怕潇湘、半迷烟浦。
雁羽漂零,角声哀断,难写此心苦。君今渝州路。
也悤悤换了,楼燕帘户。老知斜日近,病怯残秋去。
双鱼寄我相思字,定偿得、凄清孤旅。
还乞与、花开后,重携隽侣。
钿萼笼香,奁波漾梦,㡘外閒莺休妒。
瘦损花魂,怕听四弦金缕。
认心事、几曲阑干,斜阳影、暗留春住。
记年时、手种垂杨,绿阴遮遍画楼路。
兰成同是倦旅。愁说閒鸳旧约,江湖归去。
冷鬓偎烟,换了酒怀琴绪。
便殷勤、扶起蔫红,还担尽、夜来风雨。
剩空阶、细拾香尘,断肠闻杜宇。
露蟾玉色,凝酒边泪点,东风闻笛。
梦老石湖,出手高枝未忺摘。
临镜伤春几许,愁思托、江关閒笔。
唤睡觉、一片仙云,幽语鹤争席。香国。旧约寂。
断瘴海万重,半萼尘积。
凤笺误泣,不许相逢许相忆。
金屋商量未准,移怨咽、罗亭荒碧。
待寄讯、稀翠羽,冷崦耐得。
烛花凉,炉穗重,妆面半帘记。
罗扇恩疏,消得锦机字。
绝怜宽褪春衫,窄偎秋被,楚云重、梦扶不起。
酒边事。因甚一夕离悰,潘鬓竟星矣。
相忆无凭,相怜又无计。
愿将心化圆冰,层层摺摺,照伊到、画屏山底。
满城风雨,又是重阳近。
黄菊媚清秋,倚东篱、商量开尽。
红萸白酒,景物一年年,人渐远,梦还稀,赢得无穷恨。
钗分镜破,一一关方寸。
强醉欲消除,醉魂醒、凄凉越闷。
鸳鸯宿债,偿了恶因缘,当时事,只今愁,斑尽安仁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