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识吉林路,遥瞻碧柳图。
依然峰矗彼,曾忆句吟吾。
何日山为砺,流年隙过驹。
拈髭长若许,罨画了无殊。
旧识吉林路,遥瞻碧柳图。
依然峰矗彼,曾忆句吟吾。
何日山为砺,流年隙过驹。
拈髭长若许,罨画了无殊。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碧柳图》。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受。
首联“旧识吉林路,遥瞻碧柳图”,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景象,诗人曾经熟悉吉林的道路,此刻远眺,碧绿的柳树图景映入眼帘。这里运用了“碧柳图”这一形象,既描绘了眼前的景色,也暗含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颔联“依然峰矗彼,曾忆句吟吾”,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怀旧的情感。诗人看到远处的山峰依旧矗立,不禁回想起自己曾经吟诵过的诗句。这两句通过对比“依然”与“曾忆”,表达了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过往创作的珍视。
颈联“何日山为砺,流年隙过驹”,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山峰可以比喻为人生的磨砺,流年如白驹过隙,表达了时间飞逝、岁月不待人的深刻感悟。这里既有对自然界的赞叹,也有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尾联“拈髭长若许,罨画了无殊”,以细节描写收束全诗。诗人轻轻捻着胡须,思考着长久以来的思绪,感叹于时间的流逝,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又似乎都发生了变化。这句诗以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留恋,又有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经历的回顾,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也是对时间、生命、记忆等主题的深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