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十日尽山行,北去前驱野稍平。
边日照人如月色,野风吹草似泉声。
南来十日尽山行,北去前驱野稍平。
边日照人如月色,野风吹草似泉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南方前往北方的长途跋涉,沿途的景色和感受细腻入微。
首句“南来十日尽山行”,开篇即点明行程方向与时间,诗人历时十日,穿越连绵不绝的山脉,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接着,“北去前驱野稍平”,转而描述了前方的景象逐渐变得开阔,预示着旅程即将进入新的阶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前方未知的期待与好奇。
“边日照人如月色”一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边疆的日光比作月色,既突出了边地独特的自然景观,也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这种将日光与月色相提并论的手法,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诗句一种超脱现实的美感。
“野风吹草似泉声”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境,通过将野风拂过草地的声音比作泉水流淌的声音,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风中草动的生动场景,更以听觉的细腻感受,唤起了读者对于自然之美的无限遐想。这种以动喻静、以声传情的写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表达,是一首富有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买陂塘旋栽杨柳,参知绿野机务。
春花秋月冬宜雪,夏有芰风荷雨。亭北渚。
更倚棹观鱼,时憩东西屿。掀髯自语。
任黄阁丝纶,彤庭剑履,未换涉园趣。
人间世,多少高眠巢许。勋庸终愧伊吕。
得闲宰相方为贵,谁识山中诗句。觞玉醑。
看老鹤翩跹,舞入南飞谱。清风万古。
是旧隐晞韩,新堂醉白,香满菊花谱。
千里同云欲曛黑,风掠寒郊声摵摵。
初疑窗外忽增明,俄见阶前已纷积。
晓来戏作漫天飞,腊后喜占平地尺。
回飙凌乱竞穿帘,作态横斜巧投隙。
乾坤浩荡迷俯仰,唯有寒江湛空碧。
扁舟远访漫乘兴,败履徐行间留迹。
向晚渔蓑入画图,清夜鸡窗映文籍。
从教高卧野人庐,未饶低谒王侯宅。
灞桥才子更清绝,强把枯肠苦搜索。
最怜扰扰雪中人,晨突无烟有饥色。
何当三白兆丰年,尽挽八荒归乐国。
不但新春压灾瘴,且喜明年饫麸麦。
我家赖有二顷田,老去功名慵转剧。
人生一饱复何求,卒岁优游聊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