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泛舟寻郁林寺道玄上人遇雨而返因寄》
《泛舟寻郁林寺道玄上人遇雨而返因寄》全文
唐 / 许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禅扉倚石梯,云湿雨凄凄。

草色分松径,泉声咽稻畦。

棹移滩鸟没,钟断岭猿啼。

入夜花如雪,回舟忆剡溪。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fànzhōuxúnlíndàoxuánshàngrénérfǎnyīn
táng / hún

chánfēishíyún湿shī
cǎofēnsōngjìngquánshēngyàndào

zhàotānniǎoméizhōngduànlǐngyuán
huāxuěhuízhōuyǎn

翻译
禅房靠着石阶,云雾湿润带着凄凉的雨滴。
青草映照在松径两侧,泉水声在稻田间低沉回荡。
船桨划过,水鸟消失在沙滩,山中的钟声断续,传来猿猴哀啼。
夜晚降临,花瓣如雪般飘落,归舟中回忆起剡溪的美景。
注释
禅扉:禅房门。
倚:靠着。
石梯:石头台阶。
云湿雨凄凄:云雾湿润,雨声凄凉。
草色:青草的颜色。
分松径:分布在松树小径两侧。
泉声:泉水的声音。
咽稻畦:在稻田间低沉。
棹移:船桨移动。
滩鸟没:水鸟消失在沙滩。
钟断:钟声断续。
岭猿啼:山中的猿猴啼叫。
入夜:夜幕降临。
花如雪:花瓣像雪一样。
回舟:返回的小船。
忆剡溪:回忆剡溪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中山寺的景象,充满了禅意和宁静之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自己在雨中游历郁林寺时的所见所感。

"禅扉倚石梯,云湿雨凄凄" 这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情境,禅院的大门旁边是倾斜的石制阶梯,而周围笼罩在迷雾和连绵的细雨之中,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静谧深远的氛围。

"草色分松径,泉声咽稻畦" 描述了诗人在雨中行走于郁林寺的路径上,绿色的草地间杂有松树,而细小的溪流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些自然之声仿佛是大自然的心声,增添了一份宁静和清新。

"棹移滩鸟没,钟断岭猿啼" 这两句则描绘了雨中的动态画面,一根根木棍在溪流中漂浮不定,而远处的山谷里传来了鸟类飞鸣的声音,以及寺院里的钟声被山峦阻隔,显得断断续续,与猿啼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幽深莫测的感觉。

"入夜花如雪,回舟忆剡溪"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夜幕降临之际,看到寺院中的花朵被雨水濡湿变得像雪花一样纯白,而他驾起船只,准备离开时,心中却还沉浸于之前经过的那条美丽的溪流,这里寄寓了对这片净土的不舍与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雨水给环境带来的变化,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宁静的意境。

作者介绍
许浑

许浑
朝代:唐   字:用晦(一作仲晦)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生辰:约791~约858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猜你喜欢

六月十七夜出寺门骤有所闻疑水与风即而观之雨也对面而横骛焉已而倾注中夕复作明日犹未已赋诗三首与钦止斯远同之·其二

昨日真聊尔,今宵颇快哉。

无嫌雨脚短,故喜旱头开。

一饱归天赐,群凶勿幸灾。

谁驱霹雳驾,更起阿香雷。

(0)

与成父夜坐

抱病俱不饮,清言醒肺肝。

山空知室迥,念静失忧端。

纵笔诗还作,无弦琴废弹。

庵居已清绝,况及夜微阑。

(0)

八月十二夜至十六夜皆无月赋诗三首·其二

雨后凉虽在,秋中月遂孤。

未妨疏狡兔,端恐失遗珠。

屡起瞻云汉,还成候挈壶。

清羸祇益苦,庭树有栖乌。

(0)

二十八日雪二十九日未已赋诗凡五首·其三

旧褐犹堪著,晨炊不待营。

江矶有渔者,山径亦樵行。

尔勿资閒咏,渠应甚苦生。

还家对妻子,半菽与藜羹。

(0)

二十八日雪二十九日未已赋诗凡五首·其五

夜久寂无听,晓来微有声。

鸡鸣疑远墅,鼓动忽孤城。

异县留妻子,殊方老弟兄。

怀哉一斗粟,于汝岂无情。

(0)

当公无渡河

义利不知辨,所得皆害名。

众鸟随孔鸾,岂不以其灵。

而从野雀栖,无巢谁所令。

握鳣日以喜,见蛇忘其形。

赵女不择少,虾组不择清。

遂令弋鱼人,罟及浊海鲸。

罟鲸网亦折,弋鱼船亦倾。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