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扉倚石梯,云湿雨凄凄。
草色分松径,泉声咽稻畦。
棹移滩鸟没,钟断岭猿啼。
入夜花如雪,回舟忆剡溪。
禅扉倚石梯,云湿雨凄凄。
草色分松径,泉声咽稻畦。
棹移滩鸟没,钟断岭猿啼。
入夜花如雪,回舟忆剡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中山寺的景象,充满了禅意和宁静之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自己在雨中游历郁林寺时的所见所感。
"禅扉倚石梯,云湿雨凄凄" 这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情境,禅院的大门旁边是倾斜的石制阶梯,而周围笼罩在迷雾和连绵的细雨之中,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静谧深远的氛围。
"草色分松径,泉声咽稻畦" 描述了诗人在雨中行走于郁林寺的路径上,绿色的草地间杂有松树,而细小的溪流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些自然之声仿佛是大自然的心声,增添了一份宁静和清新。
"棹移滩鸟没,钟断岭猿啼" 这两句则描绘了雨中的动态画面,一根根木棍在溪流中漂浮不定,而远处的山谷里传来了鸟类飞鸣的声音,以及寺院里的钟声被山峦阻隔,显得断断续续,与猿啼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幽深莫测的感觉。
"入夜花如雪,回舟忆剡溪"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夜幕降临之际,看到寺院中的花朵被雨水濡湿变得像雪花一样纯白,而他驾起船只,准备离开时,心中却还沉浸于之前经过的那条美丽的溪流,这里寄寓了对这片净土的不舍与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雨水给环境带来的变化,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宁静的意境。
昨日真聊尔,今宵颇快哉。
无嫌雨脚短,故喜旱头开。
一饱归天赐,群凶勿幸灾。
谁驱霹雳驾,更起阿香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