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陶先生名如山,何得画在云山间。
布袍鬓丝晚风满,应缘归自江之湾。
画师当时偶相值,岁暮相思走珍寄。
横茅老涧树参差,毫端似得山人意。
山人家乃无一金,是中所有千古心。
豪杰闻风失匕箸,学子问道罗冠襟。
芙蓉山腰石头路,钓名射利人如骛。
匆匆不省认江湾,宁识冲陶最深处。
冲陶先生名如山,何得画在云山间。
布袍鬓丝晚风满,应缘归自江之湾。
画师当时偶相值,岁暮相思走珍寄。
横茅老涧树参差,毫端似得山人意。
山人家乃无一金,是中所有千古心。
豪杰闻风失匕箸,学子问道罗冠襟。
芙蓉山腰石头路,钓名射利人如骛。
匆匆不省认江湾,宁识冲陶最深处。
此诗《题归隐图》由明代诗人朱升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隐士生活画卷。诗中以“冲陶先生”为引子,通过“名如山”、“布袍鬓丝”等形象描绘,展现了一位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高士形象。画师偶然相遇,将先生的风采与精神风貌融入画作之中,使得画中人物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其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中提到“山人家乃无一金”,强调了隐士生活的简朴与精神追求的纯粹,而非物质财富。接着,“豪杰闻风失匕箸,学子问道罗冠襟”两句,通过对比,凸显了隐士人格的魅力,不仅吸引着志同道合的学者前来求教,也令那些追逐名利之人感到羞愧和反省。
最后,“芙蓉山腰石头路,钓名射利人如骛”描绘了世俗社会的浮躁与功利,与前文的隐逸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归隐之人的超脱与智慧。而“匆匆不省认江湾,宁识冲陶最深处”则表达了对真正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表面繁华背后真实价值的质疑。
整首诗通过对归隐生活的赞美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与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批判与洞察。
爱客尚书贵,之官宅相贤。
酒香倾坐侧,帆影驻江边。
翟表郎官瑞,凫看令宰仙。
雨稀云叶断,夜久烛花偏。
数语敧纱帽,高文掷彩笺。
兴饶行处乐,离惜醉中眠。
单父长多暇,河阳实少年。
客居逢自出,为别几悽然。
漠漠虚无里,连连睥睨侵。
楼光去日远,峡影入江深。
腊破思端绮,春归待一金。
去年梅柳意,还欲搅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