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梅花开已多,蹇驴冲雪野桥过。
亦知金紫趋朝贵,奈此当前清兴何。
十月梅花开已多,蹇驴冲雪野桥过。
亦知金紫趋朝贵,奈此当前清兴何。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十月梅花开已多”,点明时间背景为深秋末冬初,梅花已经开放,预示着寒冷季节中的生机与美丽。接着,“蹇驴冲雪野桥过”一句,通过“蹇驴”(行动不便的驴)在大雪覆盖的田野小桥上穿行的形象,营造出一种冬日的寂寥与寒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或许正经历着某种艰难或孤独的旅程。
“亦知金紫趋朝贵”一句,转而从自然景观转向对社会等级和权力的隐喻。这里的“金紫”通常指古代官员所佩戴的金印紫绶,象征着权力与地位。这一句似乎在说,尽管诗人欣赏着自然之美,但内心也深知世间的权力与地位之重,可能暗含着对现实世界的某种反思或无奈。
最后一句“奈此当前清兴何”,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面对眼前的美景与内心的清兴,诗人却无法完全沉浸其中,可能是因为外界的种种束缚或责任,使得他感到难以彻底释放自我,享受纯粹的自然之乐。这句话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遗憾和对自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雪景中的一幕,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与社会的双重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情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障暑稠阴,梳凉细缕,□□□□□□。
露腋玲珑,多少闹中幽趣。
断又续、可是无情,□相送、短长亭路。
记春风、曾著莺啼,便娇那得袅如许。
知音人自暗省,凝睇青云影里,黄昏犹伫。
一部笙?,消得翠腰供舞。
堪对景、翻入新妆,鬓影低、衬教眉妩。
试回头、旧日章台,怕听声咽处。
洛阳棘满门,连昌菌当衙。
枸杞怪成犬,寄奴妖见蛇。
芸香虚辟蠹,鞠梅工两蛙。
黄檗到里苦,紫荆无外遮。
衰绿秋蒲柳,赧赤春金沙。
薰莸类莫辨,桐梓谁汝嘉。
山下犹有蕨,邱中能无麻。
杖老竹生力,炷病艾焮痂。
芷兰足幽媚,桃李从俗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