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便入云山,相逢话晚年。
惯吟茅屋下,时打葛藤前。
应世未圆觉,无人识圣颠。
滔滔儿女境,犹抱颖师弦。
檄便入云山,相逢话晚年。
惯吟茅屋下,时打葛藤前。
应世未圆觉,无人识圣颠。
滔滔儿女境,犹抱颖师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作品《到西峰寺见弟蒙所与僧屋诗因次韵》。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弟弟在西峰寺相遇,谈论起晚年生活的情景。他们喜欢在茅屋下吟诗作对,有时还会在自然环境中探讨佛法,感叹世间未能完全领悟真理,而世俗之人又难以理解他们的超脱心境。诗人以"颖师弦"自比,暗示自己像古代高僧颖师一样,保持着独立的精神追求,即使身在儿女尘世,仍怀抱着纯净的禅意。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禅宗情怀。
出关寒色尽,云梦草生新。
雁背岳阳雨,客行江上春。
遥程随水阔,枉路倒帆频。
夕照临孤馆,朝霞发广津。
湖山潮半隔,郡壁岸斜邻。
自此钟陵道,裁书有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