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到西峰寺见弟蒙所与僧屋诗因次韵》
《到西峰寺见弟蒙所与僧屋诗因次韵》全文
宋 / 陈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檄便入云山,相逢话晚年。

惯吟茅屋下,时打葛藤前。

应世未圆觉,无人识圣颠。

滔滔儿女境,犹抱颖师弦。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ào西fēngjiànméngsuǒsēngshīyīnyùn
sòng / chénzhù

便biànyúnshānxiāngfénghuàwǎnnián

guànyínmáoxiàshíténgqián

yìngshìwèiyuánkuānrénshíshèngdiān

tāotāoérjìngyóubàoyǐngshīxián

注释
檄:官方文书或战书。
云山:指偏远的高山。
晚年:老年时期。
惯吟:常常吟诵。
茅屋:简陋的草屋。
葛藤:一种蔓生植物,比喻复杂的问题。
未圆觉:未达到完全觉悟。
识:理解,认识。
圣颠:指超凡脱俗的行为或心境。
滔滔:形容众多或连续不断。
儿女境:世俗的生活环境。
颖师弦:颖师是古代琴师,弦指琴声,这里象征超脱尘世的心境。
翻译
檄文迅速传入深山,老友相聚共论余生。
习惯在茅屋下吟诗,偶尔也会拨弄葛藤。
面对世间未能彻悟,无人能识我狂放。
尽管身处红尘俗世,心中仍怀有超脱之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作品《到西峰寺见弟蒙所与僧屋诗因次韵》。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弟弟在西峰寺相遇,谈论起晚年生活的情景。他们喜欢在茅屋下吟诗作对,有时还会在自然环境中探讨佛法,感叹世间未能完全领悟真理,而世俗之人又难以理解他们的超脱心境。诗人以"颖师弦"自比,暗示自己像古代高僧颖师一样,保持着独立的精神追求,即使身在儿女尘世,仍怀抱着纯净的禅意。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禅宗情怀。

作者介绍
陈著

陈著
朝代:宋   字:谦之   号:本堂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猜你喜欢

杂曲歌辞.水调.歌第四

陇头一段气长秋,举目萧条总是愁。

秖为征人多下泪,年年添作断肠流。

(0)

送韩校书江西从事

出关寒色尽,云梦草生新。

雁背岳阳雨,客行江上春。

遥程随水阔,枉路倒帆频。

夕照临孤馆,朝霞发广津。

湖山潮半隔,郡壁岸斜邻。

自此钟陵道,裁书有故人。

(0)

寄西岳白石僧

挂锡中峰上,经行踏石梯。

云房出定后,岳月在池西。

峭壁残霞照,欹松积雪齐。

年年著山屐,曾得到招提。

(0)

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

日宇千门平旦开,天容万象列昭回。

三阳候节金为胜,百福迎祥玉作杯。

就暖风光偏著柳,辞寒雪影半藏梅。

何幸得参词赋职,自怜终乏马卿才。

(0)

贺王起

从辞凤阁掌丝纶,便向青云领贡宾。

再辟文场无枉路,两开金榜绝冤人。

眼看龙化门前水,手放莺飞谷口春。

明日定归台席去,鹡鸰原上共陶钧。

(0)

述己叹

不长不成人,及长老逼身。

履善本求乐,及善尤苦辛。

如何幽并儿,一箭取功勋。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