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澄湖抱练,画舫参差,闹花时节。
油壁鸣堤,有障萦屏列。
燕草香融,鸦条香浅,似渭城烟雪。
急管斜阳,卫娘葱茜,带围寒怯。
苏小闲情,绿杨如织,阑槛东边,好山千叠。
料得如今,也翠销红歇。
何限繁华,春来都付与,数声啼鴂。
谩怆羁魂,扁舟买醉,谢公明月。
记澄湖抱练,画舫参差,闹花时节。
油壁鸣堤,有障萦屏列。
燕草香融,鸦条香浅,似渭城烟雪。
急管斜阳,卫娘葱茜,带围寒怯。
苏小闲情,绿杨如织,阑槛东边,好山千叠。
料得如今,也翠销红歇。
何限繁华,春来都付与,数声啼鴂。
谩怆羁魂,扁舟买醉,谢公明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景图。诗人通过对澄湖风光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记澄湖抱练,画舫参差,闹花时节"中的“抱练”指的是湖畔曲折的岸线,而“画舫参差”则形象地表达了湖上游船错落有致的美丽景象。"闹花时节"暗示了春天花开的季节,诗人正是在这样的时光中追忆西湖旧游。
"油壁鸣堤,有障萦屏列"中的“油壁”可能指的是涂有油彩的船只,“鸣堤”则是水鸟在堤岸间啼叫的声音。"有障萦屏列"形容了湖边的花开得像屏风一样,既美丽又有些许遮掩。
接下来的"燕草香融,鸦条香浅,似渭城烟雪"一句,通过对比燕麦和鸦行(一种植物)的清新气息,以及它们与渭城春天烟雾般的美丽景致相互映衬,使人仿佛能闻到那淡雅的花草香。
"急管斜阳,卫娘葱茜,带围寒怯"中“急管”可能是指竹林间风吹过时的声响,“斜阳”则是春日斜射的阳光。"卫娘葱茜"形容了树木在春天的生机,而“带围寒怯”则表现了一种即将消散的春寒。
"苏小闲情,绿杨如织,阑槛东边,好山千叠"一句中,“苏小闲情”可能是指诗人对苏轼(苏东坡)的怀念之情,以及他闲适的情操。"绿杨如织"形容了杨柳茂盛如同织网,而“阑槛东边,好山千叠”则展现了一片层叠起伏的美丽山峦。
"料得如今, 也翠销红歇"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景色的欣赏以及对往昔繁华盛景已渐渐消逝的感慨。
最后,“何限繁华,春来都付与,数声啼鴂。谩怆羁魂,扁舟买醉,谢公明月”中,“何限繁华”是对往昔繁华景象的一种无奈感叹,而“春来都付与”则是一种释然接受的态度。"数声啼鴂"描绘了春夜鸟鸣的景象,"谩怆羁魂"表达了诗人被美景牵绊的心情,“扁舟买醉”则是对饮酒忘忧的渴望。"谢公明月"可能是在感激月光如洗,为自己的沉浸于旧游之中提供了一种氛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寻,以及在面对流逝时光时所表现出的豁达心态。
淹薄徂年岁,离别忽在兹。
寒城落木后,虚馆残钟时。
家在双井上,心随孤雁飞。
落日布帆远,青山尊酒移。
苍茫倚闾情,怆恍零雨诗。
托身名教中,固应慎其仪。
志尚岂不殊,情钟自成悲。
昔见已云晚,再会良无期。
濯足彭蠡流,长歌高堂归。
鹤发喜垂涕,儿童问牵衣。
野老借檄看,邻女隔墙窥。
田园各成熟,松竹仍参差。
亲故一在眼,鸡黍相提携。
翻知在室乐,不恨为官迟。
放浪成化迁,何用世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