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上雨》
《江上雨》全文
宋 / 丁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雨惊鱼食钓翁归,手把丝纶下藓矶。

家在渡头冲湿去,碎声繁点逐蓑衣。

(0)
注释
雨惊:雨声突然响起。
鱼食:鱼儿觅食。
钓翁:钓鱼的老翁。
归:回家。
丝纶:钓鱼的丝线和钓具。
藓矶:长满苔藓的岩石。
家在:家的位置。
渡头:渡口。
冲湿:冒雨前行。
碎声:破碎的声音。
繁点:密集的雨点。
逐:追逐,这里指雨点打在。
蓑衣:蓑衣,防雨的斗篷。
翻译
雨声惊动了钓鱼的老翁回家,他手持钓线走过长满苔藓的岸边。
他的家就在渡口,冒雨湿漉漉地走去,雨点打在蓑衣上发出碎裂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细雨中的江景,诗人通过对雨中钓翁归家的描写,展现了宁静与淡远的情趣。开篇“雨惊鱼食钓翁归”一句,以动人的笔触,勾勒出雨水惊扰鱼群,渔夫收竿而归的画面,既传达了春雨中的生机,也隐含着诗人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手把丝纶下藓矶”一句,则从细节描写渔人的动作,通过“手把丝纶”和“下藓矶”的柔和笔触,展现了渔夫收线下钩的精细动作,以及对待捕鱼时的耐心与沉着。

接着,“家在渡头冲湿去”,诗人将视角转向自己的住处,这里的“冲湿”不仅形容了雨水对家园的浸润,也象征着生活中的平淡无奇,而诗人却能在这平凡中寻得自在。

最后,“碎声繁点逐蓑衣”,以“碎声”和“繁点”来描绘细雨滴落的声音,以及它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一滴地渗透至衣服之中。这不仅是对自然声音的细腻捕捉,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处,是一种对生活琐碎而美好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春雨中江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宁静淡远的情怀,以及他对生命中平凡之美的独特领悟。

作者介绍
丁谓

丁谓
朝代:宋   字:谓之   籍贯:丁氏先祖是河北   生辰:966-1037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因作恶太多,丁谓最后被罢相,贬为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司户参军,他的四个儿子、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抄没家产时,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不可胜纪。景祐四年(1037)闰四月,卒于光州,归葬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
猜你喜欢

送工部林主事归羊城省祭三首·其二

十年京国著英声,此日荣归促去程。

疋马晓辞双凤阙,扁舟明到五羊城。

褒封敕赐龙章焕,幽显恩沾宠渥荣。

忠孝两全臣子事,早摅忠荩答升平。

(0)

贞节卷

吴门仰氏妇,念八亡其夫。

殒身欲同竁,奈此双孤雏。

忍死营葬祭,鬻珥供衣襦。

儿长就外传,丸胆教诗书。

女大学织纴,机杼忘勤劬。

儿也念同气,省兄上皇都。

抱疾卒旅邸,函榇归故庐。

天不悯孤茕,重罹此毒痡。

悲号竟谁诉,泪眼泣已枯。

赖有犹子妇,爱敬如亲姑。

奉养备滫瀡,定省勤朝晡。

嗣孙亦诚孝,寒燠问起居。

康宁颇自慰,贞操终不渝。

圣朝重节义,旌诏来天衢。

郡城屹华扁,光彩生门闾。

共姜迹可继,千载扬芳誉。

(0)

仙井

山高水碧半岩泉,泉接桃花亦洞天。

天若挥光卮九转,转寻功行满三千。

千方世界人何立,立点丹砂便自然。

然急报君须记取,取知平地有神仙。

(0)

十一夜月

歛翼阳乌若木林,半轮新月到天心。

人生何问圆兼缺,且向中庭酒满斟。

(0)

云村梁纹涧惠茶酝以诗答之

雪夜乘舟访戴逵,酒醒茶罢兴阑时。

可人家在村头住,邂逅相逢似故知。

(0)

题待渡小景

行人意似江流急,舟子心如白鸟闲。

无限短长亭外路,不知何日到家山。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