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惊鱼食钓翁归,手把丝纶下藓矶。
家在渡头冲湿去,碎声繁点逐蓑衣。
雨惊鱼食钓翁归,手把丝纶下藓矶。
家在渡头冲湿去,碎声繁点逐蓑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细雨中的江景,诗人通过对雨中钓翁归家的描写,展现了宁静与淡远的情趣。开篇“雨惊鱼食钓翁归”一句,以动人的笔触,勾勒出雨水惊扰鱼群,渔夫收竿而归的画面,既传达了春雨中的生机,也隐含着诗人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手把丝纶下藓矶”一句,则从细节描写渔人的动作,通过“手把丝纶”和“下藓矶”的柔和笔触,展现了渔夫收线下钩的精细动作,以及对待捕鱼时的耐心与沉着。
接着,“家在渡头冲湿去”,诗人将视角转向自己的住处,这里的“冲湿”不仅形容了雨水对家园的浸润,也象征着生活中的平淡无奇,而诗人却能在这平凡中寻得自在。
最后,“碎声繁点逐蓑衣”,以“碎声”和“繁点”来描绘细雨滴落的声音,以及它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一滴地渗透至衣服之中。这不仅是对自然声音的细腻捕捉,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处,是一种对生活琐碎而美好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春雨中江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宁静淡远的情怀,以及他对生命中平凡之美的独特领悟。
吴门仰氏妇,念八亡其夫。
殒身欲同竁,奈此双孤雏。
忍死营葬祭,鬻珥供衣襦。
儿长就外传,丸胆教诗书。
女大学织纴,机杼忘勤劬。
儿也念同气,省兄上皇都。
抱疾卒旅邸,函榇归故庐。
天不悯孤茕,重罹此毒痡。
悲号竟谁诉,泪眼泣已枯。
赖有犹子妇,爱敬如亲姑。
奉养备滫瀡,定省勤朝晡。
嗣孙亦诚孝,寒燠问起居。
康宁颇自慰,贞操终不渝。
圣朝重节义,旌诏来天衢。
郡城屹华扁,光彩生门闾。
共姜迹可继,千载扬芳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