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开峡山寺,政要避世喧。
深潭无来路,断崖有青天。
疗饥摘山果,击磬烦岭猿。
人迹今扰扰,祗缘一渔船。
谁开峡山寺,政要避世喧。
深潭无来路,断崖有青天。
疗饥摘山果,击磬烦岭猿。
人迹今扰扰,祗缘一渔船。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清远峡四首·其四》。诗中的意境幽深,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
"谁开峡山寺,政要避世喧。"
这里描述了一个隐秘的寺庙,位于峡谷之中,是为了逃离尘世的喧嚣。"政"字用法颇为独特,既可指寺庙,又暗示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
"深潭无来路,断崖有青天。"
这一联描绘了极端的自然景象:深不见底的潭水,没有通行的道路;悬崖峭壁之上,却仍能窥视到那片难以触及的蓝天。这两句通过对比,表现出诗人面对大自然时的心境和情感。
"疗饥摘山果,击磬烦岭猿。"
在这两个动作中,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适应。"疗饥"指的是采集野果以解饥饿,而"击磬"则是用石头敲打,以驱赶山中的猿猴。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自给自足、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人迹今扰扰,祗缘一渔船。"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干扰的感受以及自己的选择。"扰扰"形容人迹不断,是对喧嚣世界的反感;而"祗缘一渔船"则是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一种肯定,通过一叶小舟,与世隔绝。
整首诗通过山寺、深潭断崖等意象,勾勒出一种超脱尘俗、向往清净的精神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情感的投射,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趣的佳作。
君侯风神有奇格,秀髯方瞳兼广额。
少年甲第已峥嵘,壮岁功名更辉赫。
长淮之西古蔡州,我侯清风千载沭。
行人尚闻歌叔度,童子犹思迎细侯。
出参方岳声雷动,复道中州又栖凤。
大省才贤岂易推,巨卿名位由来重。
黄河清洛静风埃,少室乔嵩云雾开。
行见虞廷咨岳典,共看商室济川材。
忆昔别公汝水上,太行西来隔千嶂。
抱病还依故里居,有怀空向夷门望。
夷门道接大梁东,车轮日日度春风。
道傍为问南来使,早晚朝端召寇公。
虎豹威边日,龙蛇哭尔年。
故人今若此,吾道合潸然。
部曲归旌拥,风云旧国连。
蓟门秋草遍,何处是新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