旴江文物盛江西,有底醇风欠转移。
端藉乡贤扶世道,共修礼饮迪民彝。
厖眉华发四朝老,方领圜冠三代仪。
天理人心非外有,信乎王道不难知。
旴江文物盛江西,有底醇风欠转移。
端藉乡贤扶世道,共修礼饮迪民彝。
厖眉华发四朝老,方领圜冠三代仪。
天理人心非外有,信乎王道不难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文化传承与人文关怀的意境。开篇“旴江文物盛江西”即勾勒出一片繁荣之地,文物丰富,气氛浓厚。紧接着,“有底醇风欠转移”则表明这种文化底蕴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传承与发展的。
“端藉乡贤扶世道”中的“端藉”指的是古代礼仪之邦,乡贤即地方上的德才兼备者,他们扶持世道,即在社会上起着维护和引导的作用。“共修礼饮迪民彝”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些贤人如何通过共同修习礼节、举行酒宴来教化百姓,彝为古代盛器,这里借指人们的心性被开启和净化。
“厖眉华发四朝老”中的“厖眉”形容面色红润,华发则是头发秀美,整句表明诗人历经四朝而仍保持着青春的风采。“方领圜冠三代仪”则展示了诗人不仅外表威严,而且内心坚守古代圣人的礼仪。
最后两句“天理人心非外有,信乎王道不难知”,意在说明人性与天道是相通的,不需要过多外在的教条和束缚,只需顺应自然的规律,王道(即君子的道德)便不难领悟。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文化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信守,以及对于社会责任和个人修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