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盂盛世界,拄杖搅沧溟。
鱼龙俱削迹,佛祖也逃形。
日午全机现,乌沉未出轮。
秋高山月白,春至烧痕青。
钵盂盛世界,拄杖搅沧溟。
鱼龙俱削迹,佛祖也逃形。
日午全机现,乌沉未出轮。
秋高山月白,春至烧痕青。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远所作的《偈颂一百零二首》中的第七十七首。诗人以佛教禅宗的视角,运用象征和隐喻,描绘了一幅深邃而富有哲理的画面。
"钵盂盛世界",将世界的广阔无垠寓于日常修行者的餐具之中,暗示佛法能包容万物,禅心广大如海。"拄杖搅沧溟",以杖触海,形象地展示了修行者参禅时的灵动与力量,试图打破世俗的界限。
"鱼龙俱削迹,佛祖也逃形",进一步强调了佛法超越世俗万物,连鱼龙这样的神话生物也无法逃脱其影响,更不用说佛祖的无形无相。这表达了佛教中空性的理念。
"日午全机现,乌沉未出轮",描述的是禅定中的顿悟时刻,如同正午阳光普照,一切烦恼顿消;而乌云蔽日的困境尚未过去,寓意修行之路仍有挑战。
"秋高山月白,春至烧痕青",以季节变换象征人生的轮回和佛法的永恒。秋天的高山上明月皎洁,春天来临时,山间的火烧痕迹转为新生的青翠,象征着佛法的智慧能够洗涤尘埃,带来新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禅修体验,传达了佛法的深远意境和修行者的内心世界,体现了禅宗的空灵与超脱。
后羿恃善射,寒浞因其室。
弑主于商邱,禹祀遂中绝。
崎岖乱离间,少康能奋迹。
母后奔有仍,遗臣奔有鬲。
妻我以二姚,卒赖有虞力。
有田方十里,有众才五百。
庖正徒区区,棋布旧官职。
灌鄩有馀烬,嘘之寒焰灭。
君坚复雠志,臣矢尽忠节。
受困无弃怠,滨亡无陨越。
经营处女静,其动如兔脱。
祀夏仰配天,故都还故物。
却思怀襄初,滔天势方割。
微禹民其鱼,蛇龙择人食。
至今睹河雒,犹然颂明德。
所以中兴指,首为少康屈。
鼓钟罔攺悬,万国仍玉帛。
一姓不再兴,真乃痴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