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抹泥金上绛绡,要将花蕊斗春娇。
党家帐里清歌歇,一点馀香尚未消。
谁抹泥金上绛绡,要将花蕊斗春娇。
党家帐里清歌歇,一点馀香尚未消。
此诗《销金菊》由明代诗人杨循吉所作,通过对菊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审美情趣。
首句“谁抹泥金上绛绡”,以“抹”字生动地描绘了菊花花瓣上仿佛涂抹了一层泥金,如同精美的绛色丝绸上绣上了金线,形象地表现了菊花色彩的艳丽与高贵。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菊花花瓣比作“绛绡”,并以“泥金”来修饰,不仅突出了花瓣的色泽,更赋予了菊花一种华贵之感。
次句“要将花蕊斗春娇”,则进一步揭示了菊花与春天的花朵进行了一场关于娇艳的较量。这里的“斗”字,既表现了菊花在春日中争奇斗艳的姿态,也暗示了菊花虽非春日之主,却以其独特的美丽,在春光中绽放出别样的风采。通过“春娇”二字,不仅强调了菊花的娇美,也暗含了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
后两句“党家帐里清歌歇,一点馀香尚未消”,转而描绘了菊花在宴席中的角色。在“党家帐”这样一个特定场景下,清雅的歌声已经停止,但菊花的香气却依然弥漫,久久不散。这里通过“清歌歇”与“馀香未消”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菊花香气的持久,也暗示了宴会的高雅与主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菊花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是装饰,更是氛围的营造者,其香气成为宴会结束后仍能回味的美好记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更深入挖掘了其内在的品质与精神,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以及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鸥雨分凉,鱼云织暝,一蓬山色依然。
瘦影斜阳,碧天摇梦成烟。
仙山依旧无消息,奈东风、换了啼鹃。
剩樽前、点点残红,飞近筝弦。
凭栏休说当时事,只丛祠箫鼓,流水鸦边。
一片凄阴,可堪送我华年。
天涯何处无芳草,到春深、便觉堪怜。
好留连、未是黄昏,休促回船。
翠袖轻翻,单衫软衬,依依小立人前。
爱绣鞋纤窄,半露裙边。
为问来因底事,羞无语、一笑嫣然。
防侬妒,自除粉黛,不整花钿。芳年。
自嗟命薄,纵历遍欢场,飘泊谁怜。
只练成仙骨,才了尘缘。
看取西风黄叶,凋零易、几个能全。
何似那、知时暮鸦,绕树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