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垂处。一只孤鸿劈雨。冷梦沈沈魂欲去。
暗烟低草树。叠叠湿红春路。罨得帘香难度。
忽见秋千墙角露。断肠寒食暮。
天垂处。一只孤鸿劈雨。冷梦沈沈魂欲去。
暗烟低草树。叠叠湿红春路。罨得帘香难度。
忽见秋千墙角露。断肠寒食暮。
这首《谒金门·春雨》由清代诗人王策所作,描绘了春雨中凄凉而美丽的景象。
开篇“天垂处”,以广阔的天空为背景,一只孤鸿在雨中飞翔,画面静谧而孤独。接着,“冷梦沈沈魂欲去”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寒冷而深沉的梦境之中,似乎主人公的灵魂正渴望逃离这寒冷与孤独。随后,“暗烟低草树”描绘出一片朦胧的景象,烟雾笼罩着低矮的树木,营造出一种幽暗而神秘的氛围。
“叠叠湿红春路”则将视线转向一条湿润的春日小径,红花点缀其间,虽被雨水打湿,却依然生机勃勃,展现出春天特有的生命力。然而,“罨得帘香难度”一句,又将情感拉回现实,帘内之香难以穿透,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隔阂与无法逾越的情感障碍。
最后,“忽见秋千墙角露”一句,如同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给阴郁的画面带来一丝希望与活力。秋千在墙角轻轻摇摆,仿佛是春天的使者,提醒着人们春天并未远离。然而,“断肠寒食暮”一句,又将情感推向高潮,寒食节的傍晚,万物似乎都在哀悼逝去的美好时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深深惋惜和不舍。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雨中的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的交织,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