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余子华归省》
《送余子华归省》全文
明 / 孙承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诏许宁亲去,争看太史归。

春深花雾重,寒退柳风微。

越岭茶堪摘,姚江鳜正肥。

因君动余兴,夜夜梦班衣。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余子华归省的情景,充满了温馨与深情。首句“诏许宁亲去”,点明了余子华获得朝廷许可,得以回家探亲,表达了对亲情的尊重和重视。接着,“争看太史归”一句,以“太史”这一尊称,形象地描绘了众人对余子华归家的期待与欢欣,体现了社会对孝道的推崇。

“春深花雾重,寒退柳风微”两句,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归途的景象。春意渐浓,花雾弥漫,既渲染了归家的氛围,也暗示了余子华内心的喜悦与轻松。而“寒退柳风微”则巧妙地过渡到春天的气息,柳树轻拂,微风不燥,预示着旅途的顺利与温暖。

“越岭茶堪摘,姚江鳜正肥”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归途中的自然美景与地方特色。越岭之茶,姚江之鳜,都是家乡的象征,不仅满足了余子华的口腹之欲,更寄托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两句通过美食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浓郁的乡愁。

最后,“因君动余兴,夜夜梦班衣”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余子华归家的喜悦之情。因为余子华的归来,激发了诗人内心的兴奋与感慨,以至于夜夜入梦,梦见自己身穿孝服,陪伴在父母身边,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与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归家的温馨场景,通过自然景色、地方特色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亲情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是一首充满温情与诗意的作品。

作者介绍
孙承恩

孙承恩
朝代:明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猜你喜欢

哭内子王华姜·其九

采采荼蘼花,花露红以滋。

为姜作面色,光艳使情怡。

之南市石黛,之北市燕支。

芳香用未毕,蕙草忽先萎。

幽镜生红埃,罗帏交网丝。

笑貌若流光,一绝不可追。

莓苔馀履迹,彷佛行迟迟。

我有第五妹,与姜日娱嬉。

梳姜堕马髻,服姜月华衣。

四妹嫁远方,尚未觏容姿。

今晨两恸绝,闺阁将谁师。

(0)

哭内子王华姜·其二

阿母年七旬,哭汝声摧裂。

当食不能餐,喉间日哽咽。

念尔万里身,艰难历胡越。

暑雨及祁寒,驰驱不暂辍。

关中积高府,风气多惨冽。

我性不能寒,疏理畏风雪。

鹧鸪向日飞,桂华以冬发。

自返南州来,中怀少郁结。

汝亦乐土风,所愁独炎热。

海氛多毒淫,腹痛成夭折。

仓皇医未来,瞥已电光灭。

(0)

偶从风洞眺望始安山水赋呈秦使君

自我班师还,永日游山水。

城隅得风洞,爱玩心难已。

攒石多巉岩,方圆乱相峙。

峰高易倾侧,崖落势不止。

绝壁窥天窗,光从潭底起。

盘旋上松门,狼藉踏花蕊。

萝林外冥郁,石乳中奇诡。

玉床既膏滑,丹灶无泥滓。

惊濑不因风,水石自相使。

飞溜吐复吞,空响震心耳。

坐久机虑忘,一息归无始。

终日介马驰,佳憩乃得此。

无人共胜赏,窃忆秦夫子。

解组初投閒,老易重为理。

用亢得无悔,知足自多祉。

褰溯任所适,渊默人难指。

留侯岂仙人,导引诚有以。

蝉蜕帝王中,功名同敝屣。

(0)

寿载翁何老先生六十有一

曾提彩笔上公车,国士名高众不如。

江上结茅青史在,山中全节白头初。

三闾不忘庚寅日,五柳多传甲子书。

相劝一杯重九后,泽兰篱菊称幽居。

(0)

风乾萍果惠州王子千使君席上作二首·其一

曾邮萍果自京畿,布裹绵装马上飞。

今日相逢无一似,暗香馀韵尚依希。

(0)

送陈季长归福州

丹枫夹路引青翰,霜后澄江亦自澜。

十载独行珠海渺,一家归计雪峰寒。

将雏彩凤飞何急,避弋冥鸿见渐难。

从此溪山发奇思,新篇须满故人看。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