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识匡山远法师,低松片石对前墀。
为寻名画来过院,因访闲人得看棋。
新雁参差云碧处,寒鸦辽乱叶红时。
自知终有张华识,不向沧洲理钓丝。
曾识匡山远法师,低松片石对前墀。
为寻名画来过院,因访闲人得看棋。
新雁参差云碧处,寒鸦辽乱叶红时。
自知终有张华识,不向沧洲理钓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题西明寺僧院》,通过对寺院景致和僧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法修养和高士隐逸生活的向往。
“曾识匡山远法师”一句,表明诗人与远法师有过交集。匡山即指匡衡山,这里是用来称呼某位居住在该山的僧侣远法师,显示了对其佛学造诣和修为的尊崇。
“低松片石对前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寺院景象,松树和石头置于院中,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为寻名画来过院,因访闲人得看棋。”诗人到这里寻找的是高水平的佛教绘画,同时也访查那些清净无为、不问世事的人,与他们下棋,从中体会生活的悠然自得。
“新雁参差云碧处,寒鸦辽乱叶红时。”新雁即指初冬时分的白鹅,这里用来形容天空中的云彩。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界中变化无常的观察,同时也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
“自知终有张华识,不向沧洲理钓丝。”这两句表明诗人相信自己的才华终将被人赏识,故不需要像渔民那样在沧洲(江河中的小岛)上劳作。这里的“张华”指的是张华,是西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以清高自洁而闻名,诗中借此表达对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品格的自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寺院景象和僧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与之相交的人物情怀,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自然界以及个人理想的深刻感悟。
地下归宗天下传,老夫剩欲到云边。
王弘送酒催归去,且省远公沽酒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