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桑麻谷粟,诸子绮縠奇珍。
常常灌溉胸次,久久功用入神。
六经桑麻谷粟,诸子绮縠奇珍。
常常灌溉胸次,久久功用入神。
这段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图景,展示了农耕与纺织的劳作情形。首句“六经桑麻谷粟”指的是农业生产中种植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以及收获谷物,这些都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农业活动。接着的“诸子绮縠奇珍”则是对家庭纺织成果的赞美,绮縠通常指精细的丝织品,而“奇珍”表明这些手工艺品的价值非凡。
第三句“常常灌溉胸次”,通过“常常”二字强调了农业生产中水利灌溉工作的频繁与重要性。这里的“胸次”可能是指田间的沟渠,暗示着劳动者对土地精心照料。
最后,“久久功用入神”则表达了一种境界,即通过长时间的努力与投入,使得农业生产和纺织工作达到了极致的技艺水平,几乎达到一种艺术或精神层面的高度统一。总体而言,这段诗不仅描绘了劳动场景,更表现出了对农耕与手工艺传统美学的赞赏和肯定。
王迈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这短短的几句话,便勾勒出了一幅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生动图画,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勤劳与智慧创造价值的认同。
十亩梅花作雪飞。冷香下、携手多时。
两年不到断桥西。长笛为予吹。
人妒垂杨绿,春风为、染作仙衣。垂杨却又妒腰肢。
近前舞丝丝。
庆历甲申岁,旱极忧民田。
农夫不得耕,相顾愁凶年。
帝心恐民忧,诏遣祈山川。
郡国举祀典,斋戒陈豆笾。
望祭复雩龙,祷之必精虔。
经旬杳无报,旱气增于前。
菑田扬飞尘,井谷无寸泉。
炎炎天地中,草木皆欲燃。
俗云有鳗鱼,灵异古所传。
太守顺民心,命驾而迎焉。
乐以钟鼓音,薰以沈檀烟。
倏惊西郊寒,霭霭离山巅。
急雨下滂沱,迅雷亦填填。
须臾畎亩盈,一境皆欣然。
始为穴中鱼,窃弄阴阳权。
山川岂无神,不能通于天。
蛟龙岂无灵,不能兴于渊。
有若赏罚柄,反使奸臣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