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多偏易懒,独坐漫踌躇。
即死不称夭,倘生真是馀。
一身原自幻,万相总成虚。
何事拚微命,依依老校书。
病多偏易懒,独坐漫踌躇。
即死不称夭,倘生真是馀。
一身原自幻,万相总成虚。
何事拚微命,依依老校书。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余继登在病中所作,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和对生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对生命本质的洞察与理解。
首句“病多偏易懒”,开篇即点出诗人因病而产生的慵懒情绪,暗示了身体的不适对心灵的影响。接着,“独坐漫踌躇”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静坐,思绪万千的情景,流露出一种孤独与迷茫的情绪。
“即死不称夭,倘生真是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看法,认为即使死去也不算早逝,如果能活着也只是生命的延续。这种超然的态度,显示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一身原自幻,万相总成虚。”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看法,认为人和万事万物都是虚幻的,没有永恒的存在。这种观点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无常观,强调一切皆空,万物皆无常。
最后,“何事拚微命,依依老校书。”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愿意以微小的生命为代价,继续从事他热爱的校书工作,表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即使在病痛中也保持着对工作的执着与热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哲理丰富,通过对病痛、生死、人生价值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感悟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