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秋高。芦花外、飞鸣暗趁风飘。
惹愁撩恨,偏到画槛兰撩。
不管何人楼里住,半明半灭小灯挑。镇无憀。
近窗听得,拖过烟霄。
曾经当年话别,看断行字迹,染泪红绡。
旧时心事,今夜又值初遭。
横空甚云甚雨,助嘹唳、声声悲宋骚。
人无侣,剩竟床长箪,闻此魂消。
夜静秋高。芦花外、飞鸣暗趁风飘。
惹愁撩恨,偏到画槛兰撩。
不管何人楼里住,半明半灭小灯挑。镇无憀。
近窗听得,拖过烟霄。
曾经当年话别,看断行字迹,染泪红绡。
旧时心事,今夜又值初遭。
横空甚云甚雨,助嘹唳、声声悲宋骚。
人无侣,剩竟床长箪,闻此魂消。
这首《新雁过妆楼》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深切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首先,“夜静秋高”四字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秋夜氛围,为整首词奠定了基调。接着,“芦花外、飞鸣暗趁风飘”,通过芦花随风飘荡的景象,隐喻着主人公内心的波动与不安,同时也暗示了某种难以言说的离别或分离的情绪。“惹愁撩恨,偏到画槛兰撩”,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将愁绪与遗憾直接投射到具体的景物上,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形象化。
“不管何人楼里住,半明半灭小灯挑”,这一句通过描写远处小楼中若明若暗的灯光,不仅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神秘感,也暗含了主人公对远方或已逝去的人的思念。接下来,“镇无憀。近窗听得,拖过烟霄”,则通过听觉的细节,将情感推向高潮,仿佛主人公在窗边倾听远方传来的声音,那声音似乎穿越了烟云,直达天际,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曾经当年话别,看断行字迹,染泪红绡”,这一段回忆了往昔的分别场景,字迹与泪水交织在一起,不仅描绘了离别的痛苦,也表达了对那段感情的珍视与不舍。紧接着,“旧时心事,今夜又值初遭”,点明了情感的循环与重叠,即使时间流逝,某些情感依然如初,无法忘怀。
“横空甚云甚雨,助嘹唳、声声悲宋骚”,通过自然界的风雨与大雁的哀鸣,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悲凉与深沉,仿佛整个自然界都在为这段情感的哀歌伴奏。最后,“人无侣,剩竟床长箪,闻此魂消”,以一种凄凉的结局收尾,表达了主人公在孤独中的彻底崩溃与心灵的消散,整个画面充满了深深的哀愁与无奈。
综上所述,《新雁过妆楼》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回忆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深刻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孤独的无力感,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芳洲名冠古南都,最惜尘埃一点无。
楼阁春深来海燕,池塘人静下仙凫。
花情柳意凭谁问,月彩波光岂易图。
汉上山公发新咏,许昌何必诧申湖。
风吹城头秋草黄,仰见鸣雁初南翔。
秋草风吹春复绿,南雁北飞声肃肃。
城下台边桃李蹊,忆初披荒手植之。
雪消冰解草木动,因记鸿雁将归时。
尔来十载空遗迹,飞雁年年自南北。
台倾馀址草荒凉,树老无花春寂历。
东州太守诗尤美,组织文章烂如绮。
长篇大句琢方石,一日都城传百纸。
我思古人无不然,慷慨功名垂百年。
沉碑身后念陵谷,把酒泣下悲山川。
一时留赏虽邂逅,后世传之因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