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室灰飞晷欲长,清斋仙馆坐焚香。
雪残楼阁虚琼树,月出簪裾满玉堂。
笔望五云迎舜日,心随一线入尧裳。
明朝负橐趋陪地,只在瑶坛帝座旁。
缇室灰飞晷欲长,清斋仙馆坐焚香。
雪残楼阁虚琼树,月出簪裾满玉堂。
笔望五云迎舜日,心随一线入尧裳。
明朝负橐趋陪地,只在瑶坛帝座旁。
这首明代诗人于慎行的《馆课冬至斋居》描绘了冬至时节馆中静谧而庄重的氛围。首句“缇室灰飞晷欲长”,通过“缇室”(华丽的房间)和“灰飞晷欲长”(暗示时间流逝,日影渐长),展现了冬至日白天短暂而夜晚漫长的特点。接下来,“清斋仙馆坐焚香”,体现了斋戒修行的仪式感,焚烧香料增添了神圣与静谧。
“雪残楼阁虚琼树,月出簪裾满玉堂”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雪后的楼阁比作琼树,月光下的官员们衣饰如玉,营造出皎洁清冷的意境,寓意着冬至的洁净与尊贵。诗人的心境随着“一线”升腾,向往着圣贤之道,“笔望五云迎舜日”,表达对光明未来的期待,希望自己的才情能如同迎接舜日般得到施展。
尾联“明朝负橐趋陪地,只在瑶坛帝座旁”,诗人表达了自己第二天将以谦逊的态度,带着知识的包裹(“负橐”),去参与重要的场合,那是在皇帝身边的瑶坛,象征着接近权力中心和崇高的地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冬至斋居为背景,寓含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追求,以及对仕途的期望,语言典雅,意境深远。
东风一骑。几日发长安,欲留无计。
猛见柔黄,嫩绿压冰成水。
青山处处青螺小,隐孤村、夕阳鸦背。
那时离别,除非醉后,不教愁死。记岁暮停桡淮沚。
急难甥舅,穷途兄弟。雨妒霜骄,了却半生滋味。
临岐不尽心头事,怯乡愁、难更提起。
渭城人酒,点点滴滴,渭阳人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