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漫摇三尺浪,真龙透石本无踪。
- 鉴赏
这首诗以“红尾漫摇三尺浪”开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条红色的尾巴在水面轻轻摇摆,激起三尺高的波浪。这样的景象充满了动态美和生命力,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水面上的微风和波涛的节奏。
接着,“真龙透石本无踪”一句,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壮观与传说中的神秘相结合。这里提到的“真龙”,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力量、权威和吉祥。而“透石”则暗示了力量的强大,能够穿透坚硬的石头。然而,这样的力量却“本无踪”,意味着即使再强大,也难以留下持久的痕迹,一切终将归于自然,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生命短暂、变化无常的感慨。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既具视觉冲击力又富含哲理意味的画面,引人深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西子妆.秋宇澄霁,残月初上,暝烟不生,楼外丛树动摇,凉翠欲滴,同蘋湘赋此,一绳新雁,若与歌声相和也
断港通烟,危岚卷雨,消尽庭阴空碧。
孤城画角下黄昏,飐残旂、乱波如织。南鸿悽恻。
似迟我、倚阑横笛。夜冥冥怕单衣一叶,凉云吹湿。
秋无迹。落木微霜,野鹊惊寒色。
小楼西畔玉绳低,几消磨、醉筇吟屐。半弓残白。
待句起、玲珑帘额。问姮娥、可有海天消息。
湘月·其二冬至子夜叠前韵
琯灰应律,验红闺彩线,争指圭景。
履袜家家,顿唤起、白发高堂欢兴。
旧典犹存,公私多暇,腊意催春冷。
消寒图染,瓣朱搁了妆镜。
怜我病里微吟,春来依旧,比创余临阵。
伏枕量签,度漏阁、知几宵情佳胜。
自古阳生,端从子起,到底天堪信。
圜丘旷久,问天莫对还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