琯灰应律,验红闺彩线,争指圭景。
履袜家家,顿唤起、白发高堂欢兴。
旧典犹存,公私多暇,腊意催春冷。
消寒图染,瓣朱搁了妆镜。
怜我病里微吟,春来依旧,比创余临阵。
伏枕量签,度漏阁、知几宵情佳胜。
自古阳生,端从子起,到底天堪信。
圜丘旷久,问天莫对还省。
琯灰应律,验红闺彩线,争指圭景。
履袜家家,顿唤起、白发高堂欢兴。
旧典犹存,公私多暇,腊意催春冷。
消寒图染,瓣朱搁了妆镜。
怜我病里微吟,春来依旧,比创余临阵。
伏枕量签,度漏阁、知几宵情佳胜。
自古阳生,端从子起,到底天堪信。
圜丘旷久,问天莫对还省。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姚华所作的《湘月·其二》。诗中描述了冬至子夜时分,按照节气规律,人们点燃琯灰观测日影,庆祝冬至的到来。家家户户忙碌着准备节日,连高龄的长辈也因这份欢乐而精神焕发。诗中提到的传统习俗和公私事务的闲暇,都反映出冬至时节的节日气氛。诗人感慨自己虽病中仍微吟,但春天的气息并未因病弱而减退,反而增添了别样的情感体验。夜晚,诗人卧床度日,感受时间的流逝,思考着冬至阳气复苏的自然规律。最后,诗人以天地循环为喻,表达了对自然界生生不息的敬畏,以及对古老祭祀仪式的怀念,感叹岁月漫长,人事变迁。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冬至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