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春相别云一岁,辽鹤有恨不足加。
意韵寂寥莫我适,起逐春风山径斜。
春风自与时窈窕,岂为来开桃李花。
不然春来已几日,何处桃李不枯槎。
乃知桃李善卑陬,远交深托待纷葩。
政如世间妩媚子,巡墙倚户渐齿牙。
公卿初岂以尔故,腰金佩玉牢声华。
区区更怜蜂蝶辈,草根花底为生涯。
此理前人未见之,我今独得频咨嗟。
生无京国名园分,况此边城万里沙。
与春相别云一岁,辽鹤有恨不足加。
意韵寂寥莫我适,起逐春风山径斜。
春风自与时窈窕,岂为来开桃李花。
不然春来已几日,何处桃李不枯槎。
乃知桃李善卑陬,远交深托待纷葩。
政如世间妩媚子,巡墙倚户渐齿牙。
公卿初岂以尔故,腰金佩玉牢声华。
区区更怜蜂蝶辈,草根花底为生涯。
此理前人未见之,我今独得频咨嗟。
生无京国名园分,况此边城万里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二月初山上作》。诗人通过与春别一年后的感慨,表达了对春天的独特理解和感受。他感叹辽鹤虽有遗憾,但无法增加他对春的留恋。诗人独自漫步山径,春风轻拂,他感受到春风并非只为花开而至,而是与时光共舞,悄然无声。他进一步指出,即使是桃李这样的常见花卉,也有其谦逊之处,它们期待着春天的到来,绽放出繁花。诗人将春花比喻为世间妩媚之人,暗示其短暂而易逝,而蜜蜂和蝴蝶则在花丛中度过一生,这是前人未察觉的生活道理,诗人对此深感叹息。
诗人自述没有在京都名园的经历,更身处边城的荒漠之中,这使得他对春的欣赏更加深沉。整首诗寓言性强,借景抒怀,展现出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