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寻白石烂,故开北山路。
所向虽似殊,吾真得孤屿。
容与水上云,娑罗月中树。
胜意已自适,何必方舟渡。
欲寻白石烂,故开北山路。
所向虽似殊,吾真得孤屿。
容与水上云,娑罗月中树。
胜意已自适,何必方舟渡。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名为《开北山望白石烂》。沈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探索自然之美的过程。诗中“欲寻白石烂,故开北山路”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奇景的向往,也展现了他不畏艰难险阻的决心。接下来,“所向虽似殊,吾真得孤屿”则暗示了在追寻过程中,虽然道路看似不同,但最终都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容与水上云,娑罗月中树”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想象,将云水、月光与树木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而“胜意已自适,何必方舟渡”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满足,认为无需借助任何外力或工具,心灵就能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感悟,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内心平静的境界。沈辽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娟娟花木向春荣,婉婉黄鹂隔叶声。
冷淡一官祇自笑,五更骑马看清明。
予临潇洒郡,终日坐楼中。
楼上辟四门,门开面面风。
南荣看马目,北槛对乌龙。
夕暝瞰兜率,朝霞望高峰。
峰峦一相望,紫翠千万重。
中宵若笙篁,天籁起长松。
直疑列仙侣,驾鹤相过从。
邻家妇,一贫复一富。
舅姑爱憎苦不常,憎贫爱富多心肠。
富妇初嫁时,身上晔晔生辉光。
舅姑好财不好义,妇道无复较短长。
不如贫妇巧且勤,巧能养家勤养亲。
君不见古来烈女传,往往多是贫中人。
邻家妇,一为乌,一为鸮,贫妇慈孝富妇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