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问师祠,祠门实易知。
对彼淇竹园,内有双双槐。
后倚桥门水,左有祇树枝。
多谢千里朋,到此请勿疑。
有客问师祠,祠门实易知。
对彼淇竹园,内有双双槐。
后倚桥门水,左有祇树枝。
多谢千里朋,到此请勿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探访师祠时所见的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祠堂周边环境的清幽与和谐。诗中以“有客问师祠,祠门实易知”开篇,点明了访祠之人及祠堂的位置易于辨识,营造出一种亲切而熟悉的氛围。接下来,“对彼淇竹园,内有双双槐”两句,将视线转向了祠堂周围的自然景观,淇竹园中生长着一对对的槐树,不仅增添了生机与美感,也暗示了祠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后倚桥门水,左有祇树枝”进一步描绘了祠堂周边的水景和树木,桥门与流水相依,祇树则位于左侧,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而雅致的画面。最后,“多谢千里朋,到此请勿疑”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感谢与邀请,即使远道而来,也能在这片静谧之地找到心灵的慰藉,无需怀疑或犹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精神归宿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追求。
彼美如花人,如花复如玉。
嫁作征人妻,别长欢日促。
拂掠可怜妆,翠袖抱幽独。
飞狐驿使断,交河无寸牍。
春著巩梅繁,风吹秦树绿。
草生森苯尊,谁能辨薋菉。
啼里花成子,愁间笋为竹。
雨滴翡翠帷,月上寒蛩褥。
稍知狭邪游,能忘窈窕淑。
新人工参差,故人勤杼轴。
慆堙为病媒,经纬有边幅。
苦言饷夫君,夫君当熟复。
告君君不知,我自蓺兰菊。
瘴海不知秋,幽人忘岁月。
祇记庭中花,几度开还蘖。
忆昔移居时,始是青荑茁。
殷勤主人惠,浸灌寒泉冽。
颜色日鲜好,条枝争秀拔。
意无后人剪,喜托先生苃。
海康接儋耳,云水何田蹑。
俯楹独四顾,怅此波涛匝。
闻道海门松,僵枝出繁叶。
困穷不足道,喜有千人活。
不似玄都花,蔌蔌那容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