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飖瑶台雪,沆瀣竹林露。
萧然立高寒,不受世滓污。
采芳拾三秀,徘徊昆山路。
譬如漆园像,华屋非其处。
谁能使蹇修,再拜扣情愫。
湘波日摇荡,去去悲迟暮。
飘飖瑶台雪,沆瀣竹林露。
萧然立高寒,不受世滓污。
采芳拾三秀,徘徊昆山路。
譬如漆园像,华屋非其处。
谁能使蹇修,再拜扣情愫。
湘波日摇荡,去去悲迟暮。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独立于尘世之外的高洁之士的形象。诗人以“飘飖瑶台雪,沆瀣竹林露”开篇,将这位隐士置于仙境般的环境中,用“萧然立高寒,不受世滓污”进一步强调其超凡脱俗的品质。接着,“采芳拾三秀,徘徊昆山路”则展现了他追求精神上的纯净与美好,如同在寻找生命中的精华。最后,“譬如漆园像,华屋非其处”通过比喻,表达了这位隐士认为真正的归宿不在繁华的世俗之中,而是在心灵的深处。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凤翔城南山路迷,凤翔城东人来稀。
黄尘鞍马偶相及,乃是史子京都归。
仓忙问讯语未已,手出平安遗我思。
开缄一读为再读,咫尺慈颜不远违。
匆匆二月长安道,南北驰心似秋草。
女孙解语学念诗,应道在家贫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