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徙歙徙浮光,逮徙莆田派愈长。
六出长官刺史百,端平最数铁庵方。
河南徙歙徙浮光,逮徙莆田派愈长。
六出长官刺史百,端平最数铁庵方。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送方岩夫四首(其一)》。从艺术风格和语言运用来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美好祝愿的情感。
"河南徙歙徙浮光" 这一句以河南省作为背景,描绘了一种流动变化的景象。"徙"字在这里有迁移、漂泊之意,暗示了诗人或友人的生活状态。这句话通过对光线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
"逮徙莆田派愈长" 这一句中,“逮”字有追随、继续之意,而“莆田”则是指莆田县(今属福建),这里可能暗示友人将前往该地。"派"字可解为枝条或流派,"愈长"则意味着事物的发展与延续。这句话展示了诗人对友人未来事业的美好期待。
"六出长官刺史百" 这一句描写了朋友在仕途上的顺利和成就。“六出”可能指的是六部之一的工部,“长官”则是指高级官职。"刺史"即刺史官,位高权重,而“百”字常用来表示许多或众多,这里表达了朋友在仕途上广受推崇。
最后一句 "端平最数铁庵方" 中,“端平”可能指的是一个地方的名称,但也可解为端正平顺之意。“最数”则是说友人在某方面(如才学或品德)达到了最高境界。"铁庵"常指寺院,这里或许暗示了朋友将来到之地会有所成就,甚至可能与佛教修行有关。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变迁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深情厚谊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
自昔悲羁旅,局促讵非迷。
丈夫志四方,高楼岂荆扉。
昭旷苟在怀,凭运与委蛇。
岭海何必恶,四时有丹荑。
我来一甲子,即事多所怡。
华馆绝尘鞅,水木澹幽姿。
好鸟时一鸣,静蕴流天机。
纵心八极外,蛰心在几微。
历览千古书,此理不吾欺。
被服诚无斁,真赏欣自如。
持此以永念,可用忘栖迟。
自非高堂恋,鹿门乃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