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方岩夫四首·其一》
《送方岩夫四首·其一》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河南徙歙徙浮光,逮徙莆田派愈长。

六出长官刺史百,端平最数铁庵方。

(0)
翻译
从河南到歙县再至浮光迁移不断,直到抵达莆田,分支越来越繁盛。
众多官员中,刺史级别的人物就有上百位,其中以端平年间铁庵方最为显著。
注释
河南:古代省份名,今河南省。
歙:古县名,今安徽省歙县。
浮光:可能指地名或形容迁移频繁。
莆田:福建省地名。
派愈长:分支越来越多。
六出:形容官员众多。
长官:高级官员。
刺史:古代官职,州郡一级的地方长官。
百:形容数量多。
端平:宋宁宗年号。
铁庵方:可能是人的名字,以其官职或特点而知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送方岩夫四首(其一)》。从艺术风格和语言运用来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美好祝愿的情感。

"河南徙歙徙浮光" 这一句以河南省作为背景,描绘了一种流动变化的景象。"徙"字在这里有迁移、漂泊之意,暗示了诗人或友人的生活状态。这句话通过对光线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

"逮徙莆田派愈长" 这一句中,“逮”字有追随、继续之意,而“莆田”则是指莆田县(今属福建),这里可能暗示友人将前往该地。"派"字可解为枝条或流派,"愈长"则意味着事物的发展与延续。这句话展示了诗人对友人未来事业的美好期待。

"六出长官刺史百" 这一句描写了朋友在仕途上的顺利和成就。“六出”可能指的是六部之一的工部,“长官”则是指高级官职。"刺史"即刺史官,位高权重,而“百”字常用来表示许多或众多,这里表达了朋友在仕途上广受推崇。

最后一句 "端平最数铁庵方" 中,“端平”可能指的是一个地方的名称,但也可解为端正平顺之意。“最数”则是说友人在某方面(如才学或品德)达到了最高境界。"铁庵"常指寺院,这里或许暗示了朋友将来到之地会有所成就,甚至可能与佛教修行有关。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变迁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深情厚谊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感事三首·其二

传家惟食力,笔札当躬耕。

酌水漱残齿,优游度此生。

(0)

会胡慕东掌科于泓芝驿

匹马绵山道,相逢似梦柯。

光仪昔若此,世事今如何。

不尽班荆意,聊占补衮歌。

邮亭倘予忆,今夜宿烟坡。

(0)

癸亥冬得告西还途次漫赋·其三

寿阳暂税驾,昌黎诗在墙。

读罢行十里,狂风尘沙扬。

咫尺不可辨,仆夫冻且僵。

踉蹡投旅舍,草榻卧残缸。

兼之我疾作,中夜起徬徨。

行路昔称难,况乃鬓如霜。

方知倦飞鸟,原来各忖量。

(0)

异草

南山有异草,不逐众卉荣。

古澹无颜色,幽芳有馀情。

结根千仞冈,似吸阴阳精。

小物有至性,近垢不得生。

严霜无遗秀,卓彼犹峥嵘。

虽非松柏质,可结岁寒盟。

世无知之者,含风以凄清。

(0)

谪居

自昔悲羁旅,局促讵非迷。

丈夫志四方,高楼岂荆扉。

昭旷苟在怀,凭运与委蛇。

岭海何必恶,四时有丹荑。

我来一甲子,即事多所怡。

华馆绝尘鞅,水木澹幽姿。

好鸟时一鸣,静蕴流天机。

纵心八极外,蛰心在几微。

历览千古书,此理不吾欺。

被服诚无斁,真赏欣自如。

持此以永念,可用忘栖迟。

自非高堂恋,鹿门乃在兹。

(0)

吾与吟·其二十

一坐藜床五十年,幼安当膝处皆穿。

古人冷淡今人笑,累褥重茵自在眠。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