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明月,下有云来去。深夜纤毫静可数。
问古今底事,留此空光,修月户、犹是当年玉斧。
思君持羽扇,来伴微吟,水佩风环饮松露。
待勾漏丹成,约与轻飞,人间世、不知归处。
更长啸、馀声振林溪,见乱红惊飞,半岩花雨。
荒山明月,下有云来去。深夜纤毫静可数。
问古今底事,留此空光,修月户、犹是当年玉斧。
思君持羽扇,来伴微吟,水佩风环饮松露。
待勾漏丹成,约与轻飞,人间世、不知归处。
更长啸、馀声振林溪,见乱红惊飞,半岩花雨。
这首宋词《洞仙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中月夜景象。"荒山明月,下有云来去",寥寥几笔勾勒出山峦之上明亮的月亮和飘忽的云彩,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深夜纤毫静可数"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连细微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词人借月抒怀,想象古人曾用"玉斧"修整月轮,暗示月亮的完美与神话色彩。"思君持羽扇,来伴微吟",将读者引入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仿佛有仙人手持羽扇,陪伴着词人低声吟唱,品饮松露,生活清逸。
"待勾漏丹成,约与轻飞"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的疏离。"人间世、不知归处"流露出词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最后,词人以"长啸"之声余音回荡在林溪之间,"乱红惊飞,半岩花雨"则以自然景色收尾,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动态感。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月夜的描绘和仙人的想象,展现了词人超脱世俗、追求仙境的心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春王正月,雪阵联翩下。
我有春风怎生卖。
忽扫残夜雨,推出朝阳,天地里,玉烛一枝无价。
早春虚过了,尚有二分,是处春光好收买。
也不违天性,不远人情,杨柳陌、临水夭桃亭榭。
身子外、只要自家人,共酒后羲皇,花前偏霸。
惜馀春、蛱蝶引春来,杜鹃趣春归。
算何如桃李,浑无言说,开落忘机。
多谢黄鹂旧友,相逐落花飞。
芳草连天远,愁杀斜晖。
谁向西湖南畔,问亭台在否,花木应非。
看孤山山下,惟说隐君庐。
想钱塘、春游依旧,到梨花、寒食隘舟车。
寻常事,不须惆怅,暮雨沾衣。
夏雨春风穷管仲,傍云荣木老渊明。
断红池馆无人到,犹有黄鹂一两声。
一簇沙鸥占碧波,手摇双桨叫吴歌。
大罗只许诗人赋,不许诗人上大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