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山沦外域,盐泽隐遐方。
两源分际远,九道派流长。
未殚所闻见,无待验词章。
留连嗟太史,惆怅践黎阳。
导波萦地节,疏气耿天潢。
悯周沈用宝,嘉晋肇为梁。
葱山沦外域,盐泽隐遐方。
两源分际远,九道派流长。
未殚所闻见,无待验词章。
留连嗟太史,惆怅践黎阳。
导波萦地节,疏气耿天潢。
悯周沈用宝,嘉晋肇为梁。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辽阔的山水景象,同时也蕴含了深远的历史感怀和个人情感。"葱山沦外域,盐泽隐遥方"两句,以葱郁的山脉和广漠的盐湖作为开篇,展现了作者眼中壮观而辽阔的自然景观。接着"两源分际远,九道派流长"进一步描绘了水系的宏伟与悠久,这里的“两源”可能指的是黄河的两大支流,而“九道”则可能是对黄河水系复杂流向的形象表达。
诗人在写到"未殚所闻见, 无待验词章"时,似乎是在强调自己所感受到的景象之宏大,不需借助任何文字记载或验证。这种自信和豪迈的笔触,显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然而,在"留连嗟太史,惆怅践黎阳"一句中,诗人的情绪似乎发生了一种转变。这里的“太史”可能是指古代负责记载历史的大臣,而“惆怅践黎阳”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历史事件的感慨和怀念。“导波萦地节,疏气耿天潢”两句,则继续描写黄河水系的壮丽,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控制自然、调和气息的意境。
最后,"悯周沈用宝,嘉晋肇为梁"这两句,通过对古代名君(如周文王)和历史事件(如晋国初立)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尊重与怀念,以及对于黄河文化底蕴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也反映了他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厚感情。通过这种结合自然描写与历史感怀的手法,诗人在作品中构建了一种时间与空间交织的宏大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