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皇太妃阁五首·其三》
《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十七首.皇太妃阁五首·其三》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九夏清斋奉至尊,消除疠疫去无痕。

太医争献天师艾,瑞雾长萦尧母门。

(0)
注释
九夏:整个夏季。
清斋:斋戒,指精神和饮食上的洁净。
奉:奉献,敬奉。
至尊:至高无上的神明或尊者。
消除:祛除,消灭。
疠疫:瘟疫,烈性传染病。
无痕:不留痕迹。
太医:古代对御医的尊称。
争献:争相贡献。
天师艾:指道教中用来驱邪避疫的艾草,这里可能象征神医或良药。
瑞雾:吉祥的云雾,比喻福气或祥瑞之气。
尧母门:尧的母亲家,这里可能象征着皇家或神圣之地。
翻译
在炎热的夏天,我虔诚地斋戒敬奉至高无上的神明,
以期消除疾病,不留痕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庆祝端午节而作,献给皇太妃的一首应制诗。诗中描述了在炎热的夏季,皇太妃虔诚地斋戒,祈求消除疫病,气氛庄重而神圣。"九夏清斋奉至尊"表达了对皇太妃的尊敬和对她斋戒祈福的崇高敬意。"消除疠疫去无痕"则传达出对健康安宁的渴望,希望疾病能彻底远离。

"太医争献天师艾"一句,将太医们献上艾草的情景与道教传说中的天师(如张道陵)联系起来,增添了神秘和祝福的色彩。"天师艾"象征着驱邪避疫的传统习俗。"瑞雾长萦尧母门"以瑞气缭绕在尧母(古代贤德女性的象征)的门前,寓意吉祥之气环绕,预示着祈福的应验和皇太妃府邸的祥和。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温馨,既体现了节日的民俗风情,又寓含了对尊贵人物的深深敬意,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笔和对宫廷礼仪的娴熟掌握。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丙申元旦有怀

元日凝阴黯太阳,严城曙色自苍苍。

晨炊尚蓄田蚕火,邻社多分蹙鞠场。

小隐未成怀鹿柴,传烽又起及乌伤。

独怜五亩贲湖上,丙舍漂摇雨雪傍。

(0)

冒雨登虎丘千顷云望天平诸山·其二

红叶天寒日暮时,西风吹尽菊花枝。

虎丘寺冷苍苔闭,邓尉山高过雨迟。

客至但看歌地月,僧閒不解竹间诗。

凄凉人代无穷意,只有生公片石知。

(0)

挽歌·其二

念与子为友,不异埙与篪。

在昔共出处,乱共隐茅茨。

奈何白杨路,掩此青云姿。

幼妻泣道傍,啼杀两孤儿。

要言不复闻,良会无前期。

岂不怀令名,金石谅莫亏。

戎马阻近圻,素车怅何之。

黄肠一凭恸,祝予非吾私。

流涕望北邙,郁郁以累累。

(0)

题当湖马太常澹真遗事后

神祖长御宇,久未锡桐封。

群臣翼东朝,谓有夹日功。

何来奋推儿,狂吠惊潜龙。

二圣实慈孝,众寖疑西宫。

一时画地吏,聚讼摇椒风。

虽愧留侯谋,或谅荀息忠。

黄衣御未央,天听自从容。

疾雷震柱下,所奏触重瞳。

讵意漆室忧,几作碧血虹。

全生谏臣老,咸叹帝德隆。

谁知执法者,当日仗马公。

四皓羽翼成,一厄龙蛇穷。

青山埋白骨,万古东湖东。

信史长不灭,隐隐表孤衷。

(0)

卢陂逢武林僧

西子湖头忆旧游,天涯行脚十经秋。

山僧也道还山好,那怪游人易白头。

(0)

道经南昌府君祠下·其四

残碑零落古城阿,游子重来掩涕过。

今日洪都诸父老,不知若个泪痕多。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