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与子为友,不异埙与篪。
在昔共出处,乱共隐茅茨。
奈何白杨路,掩此青云姿。
幼妻泣道傍,啼杀两孤儿。
要言不复闻,良会无前期。
岂不怀令名,金石谅莫亏。
戎马阻近圻,素车怅何之。
黄肠一凭恸,祝予非吾私。
流涕望北邙,郁郁以累累。
念与子为友,不异埙与篪。
在昔共出处,乱共隐茅茨。
奈何白杨路,掩此青云姿。
幼妻泣道傍,啼杀两孤儿。
要言不复闻,良会无前期。
岂不怀令名,金石谅莫亏。
戎马阻近圻,素车怅何之。
黄肠一凭恸,祝予非吾私。
流涕望北邙,郁郁以累累。
这首挽歌(其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其生前友情的怀念。
首句“念与子为友,不异埙与篪”以古代乐器埙与篪比喻深厚的友谊,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逝者之间如同琴瑟和谐的关系。接着,“在昔共出处,乱共隐茅茨”描绘了两人过去共同生活的情景,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携手并进,隐居茅屋,共度难关。
然而,接下来的“奈何白杨路,掩此青云姿”转折突兀,暗示逝者已离世,留下的是白杨树下的墓地,以及被埋没的高洁品格。这种对比强烈,表达了对逝者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
“幼妻泣道傍,啼杀两孤儿”描述了逝者遗孀和孤儿的悲痛场景,妻子在路边哭泣,两个孩子因失去父亲而痛苦不已。这不仅展现了家庭的悲痛,也反映了社会对逝者的哀悼。
“要言不复闻,良会无前期”则表达了对逝者再也无法听到重要话语、无法再有美好相聚的遗憾。这种情感深沉,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岂不怀令名,金石谅莫亏”表明诗人对逝者品德的肯定,认为即使逝去,其高尚的名声也不会随时间而消逝,如同金石一般坚固不变。
“戎马阻近圻,素车怅何之”提到战争阻隔了与逝者的接近,素色的丧车令人感到悲伤,表达了对逝者因战乱而离世的无奈和哀伤。
最后,“黄肠一凭恸,祝予非吾私”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悼念之情,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而是对逝者精神的敬仰和对逝者灵魂的慰藉。诗人通过泪水寄托对逝者的思念,希望逝者在北邙山安息,那里的景象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整体而言,这首挽歌深情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以及对友情、品德、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金鸡毒,一粒粟,未踏杀人,已先跌足。
一十八滩兮障回死水,八十四人兮淹浸弗死。
洪都兮泐潭,宗风兮肆凌厉。
一波动兮万波起,派兮支兮滔滔者皆是。
更无一个识玄旨,只有归宗较些子。
捡点将来,玄沙道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