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心摇摇若悬旌,三度欲归归不成。
方春欲归我自懒,秋冬欲归事自变。
问我欲归定何时,天公默定人不知。
孔公晚岁将入楚,盘桓陈蔡行且住。
昭王已死不复南,意欲归老父母邦。
卫灵父子无足取,姑尔息肩俟东鲁。
三桓岂知用圣人,哀公亦自不能臣。
冉求一战却齐虏,请君召师君亦许。
归来闭户理诗书,弁冕时出从大夫。
梦见周公已不复,老死故国心亦足。
孔公愈老愈屯邅,顾我未及门下贤。
乡邦万里不能往,妻孥近寄颍川上。
依嵩架颍结茅茨,自问此志于何期。
汝南一寓岁行复,来年归去栽松竹。
客心摇摇若悬旌,三度欲归归不成。
方春欲归我自懒,秋冬欲归事自变。
问我欲归定何时,天公默定人不知。
孔公晚岁将入楚,盘桓陈蔡行且住。
昭王已死不复南,意欲归老父母邦。
卫灵父子无足取,姑尔息肩俟东鲁。
三桓岂知用圣人,哀公亦自不能臣。
冉求一战却齐虏,请君召师君亦许。
归来闭户理诗书,弁冕时出从大夫。
梦见周公已不复,老死故国心亦足。
孔公愈老愈屯邅,顾我未及门下贤。
乡邦万里不能往,妻孥近寄颍川上。
依嵩架颍结茅茨,自问此志于何期。
汝南一寓岁行复,来年归去栽松竹。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三不归行》,诗人以客居他乡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归乡的复杂情感和未能如愿的无奈。首句“客心摇摇若悬旌”,形象地刻画了游子心境的动荡不安,如同飘摇的旗帜。接下来,诗人通过四季变换,暗示归乡时机的难以捉摸和个人境遇的变迁,“方春欲归我自懒,秋冬欲归事自变”。
诗人以孔夫子晚年欲归陈蔡的故事为典故,表达自己对回归故乡、侍奉父母的渴望,但现实中的阻碍和变故使他犹豫不决。“昭王已死不复南”暗指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冉求一战却齐虏”则展示了历史人物的壮志,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期待。
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自己年事已高,难以实现理想,只能“归来闭户理诗书”,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他怀念周公的智慧,感叹自己无法像先贤那样有所作为,但仍坚守归老故土的决心。
最后,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汝南寓居的生活,期待来年能回到家乡,种植松竹,寄托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归乡的执着与现实的无奈,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