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沈绀碧。剩一带郊原,水田萦白。
斜阳弄寒色,映髯龙葱茜,翠屏凝立。
凌霜旧质,更新长、青条几尺。
记曾听、万马归来,吹彻一枝风笛。堪忆。
徂徕移种,岱亩敷荣,几成今昔,枝柯自惜。
苍烟淡,袅晴日。
料千年相待,云深鹤老,已是多时化珀。
尽人间、万木凋零,岁寒未识。
四山沈绀碧。剩一带郊原,水田萦白。
斜阳弄寒色,映髯龙葱茜,翠屏凝立。
凌霜旧质,更新长、青条几尺。
记曾听、万马归来,吹彻一枝风笛。堪忆。
徂徕移种,岱亩敷荣,几成今昔,枝柯自惜。
苍烟淡,袅晴日。
料千年相待,云深鹤老,已是多时化珀。
尽人间、万木凋零,岁寒未识。
这首《瑞鹤仙》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傅熊湘所作,描绘了一幅四山环绕、水田环绕、斜阳映照下的生动景象。开篇“四山沈绀碧”以绀碧形容山色,渲染出一种深邃而宁静的氛围。接着“剩一带郊原,水田萦白”,描绘了郊外一片广阔的水田,与山色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斜阳弄寒色,映髯龙葱茜,翠屏凝立”几句,通过斜阳的照射,将山色描绘得更加生动,仿佛山间有龙须般葱绿的植被,翠屏般的山峦在夕阳下凝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意境。接下来“凌霜旧质,更新长、青条几尺”则赞美了即使在严寒中,树木依然保持着生机,新长出的青枝绿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记曾听、万马归来,吹彻一枝风笛”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风吹过树林的声音比作风笛声,仿佛能听到万马归来的壮丽场景,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历史感。
后半部分“堪忆。徂徕移种,岱亩敷荣,几成今昔,枝柯自惜”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徂徕山移种,岱岳之亩繁茂生长,时间的流转让这一切成为了历史,树木也似乎在惋惜岁月的流逝。
“苍烟淡,袅晴日”描绘了烟雾轻淡,阳光明媚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料千年相待,云深鹤老,已是多时化珀”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千年等待,云深鹤老,岁月早已将一切变迁。
最后“尽人间、万木凋零,岁寒未识”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尽管人间万物都会凋零,但在岁寒之时,总有不屈的精神和希望的存在,寓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以及时间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