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楚歌十首·其二》
《楚歌十首·其二》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陶虞事已远,尼父独将明。

潜穴龙无位,幽林兰自生。

楚王谋授邑,此意复中倾。

未别子西语,纵来何所成。

(0)
注释
陶虞:指上古时期的两位贤君,陶唐氏(尧)和虞舜,代表理想的政治时代。
尼父:对孔子的尊称,‘尼’指孔子先祖的封地,‘父’表示尊敬。
独将明:独自传播光明,这里指孔子弘扬儒家思想。
潜穴龙:比喻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无位:没有官位,未能出仕。
幽林兰:生长在幽静森林中的兰花,象征高洁不群的品德。
自生:自然生长,不受外界干扰。
楚王:楚国的国王,这里泛指当权者。
谋授邑:计划赐予封地或官职。
此意:这番好意或计划。
复中倾:再次失败或遭到破坏。
中倾:中途倾覆,未能实现。
未别子西语:没有听从子西(楚国大夫)的忠言。
纵来:即使前来接受封赏。
何所成:能有什么成就或结果。
翻译
陶唐和虞舜的时代已经久远,唯独孔子在后世闪耀着智慧之光。
隐居如同潜龙无法登位,幽静的山林中兰花自然生长。
楚王虽有心赐封领地,但这心意再次遭到挫败。
若不听从子西的劝告,即使来了又能有何成就?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属于他的《楚歌十首》系列。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远而又不失哀伤的情怀。

“陶虞事已远,尼父独将明。”这里的“陶虞”指的是古时的两位贤臣,事业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尼父”则是对年老者的尊称,这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孤独。

“潜穴龙无位,幽林兰自生。”“潜穴龙”形象生动,暗示了才能不被世人所用,而“幽林兰自生”则表现了一种自然而然、不为外界所扰的生长状态,这两句传达出一种无奈和自在。

“楚王谋授邑,此意复中倾。”这里的“楚王”指的是古代楚国的君主,“谋授邑”表明了对土地、国家的关怀与筹划,而“此意复中倾”则透露出一种深思熟虑的决心。

“未别子西语,纵来何所成。”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未别子西语”表现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纵来何所成”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探询和期待,也许是一种对于生命、命运的无奈与追问。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个人境遇的描绘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家少参署中早梅

春暖南枝早亚衙,半枝疏影上窗纱。

故园今夜三更月,香发罗浮几树花。

(0)

偕同社穷泛湖源

横槎一望白云间,曲曲清溪曲曲山。

纵目长塘悬怪石,快心半径泻澄湾。

鹤田拂翠苗初熟,鱼艇高歌钓自闲。

千顷浮光从此发,扁舟引胜不知还。

(0)

己卯秋归自皖上偕罗季作省先考妣墓口占·其二

石屋曾楼马鬣封,青山无恙绣芙容。

每思小筑长干寺,日夜幽明三百钟。

(0)

闺怨一百首次孙西庵原韵·其九十一

清画深深枫叶红,轻纨力薄未成风。

人情偏似风情变,每到秋来不肯东。

(0)

闺怨一百首次孙西庵原韵·其八十

案畔灯花并蒂娇,钦天妙法闰良宵。

仙郎自在人心上,眼底何时慰寂寥。

(0)

闺怨一百首次孙西庵原韵·其六十八

绣花无力倚银钩,双鹊欺人又过楼。

天作红墙遮路断,拟将飞渡作扁舟。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