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丝入手中,上机十数匹。
细花间鸾凰,精巧俗莫测。
朝餐釜底焦,下尽雪下滴。
君心自明月,愿照尘苦力。
乱丝入手中,上机十数匹。
细花间鸾凰,精巧俗莫测。
朝餐釜底焦,下尽雪下滴。
君心自明月,愿照尘苦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织妇的辛勤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对生活的坚韧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首句“乱丝入手中,上机十数匹”描绘了织妇在开始工作时的情景,手中的乱丝经过她的巧手整理后,被有序地排列在织机上,准备进行编织。这既展示了织妇工作的细致与耐心,也暗示了劳动的繁重与复杂。
接着,“细花间鸾凰,精巧俗莫测”一句赞美了织妇所编织的图案之精美,细小的花纹中交织着鸾凤的形象,展现出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这种精巧的工艺,让人难以揣测其背后蕴含的匠心独运。
“朝餐釜底焦,下尽雪下滴”则揭示了织妇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她每日的早餐只能是釜底烧焦的食物,而即便是这样的简陋生活,她仍然坚持劳作,甚至在寒冷的冬日里,汗水如同雪花般滴落。这一细节深刻地反映了织妇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不拔。
最后,“君心自明月,愿照尘苦力”表达了织妇对公正与理解的渴望。她希望自己的辛勤付出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如同明月照亮黑暗,给予那些辛苦劳作的人们以光明与希望。这句话不仅展现了织妇的善良与乐观,也寄托了她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织妇的日常劳作,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坚韧与美好品质,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对公正的理解与追求。
公之所设施,道德之馀事。
有性给其才,无物蔽其意。
大车积以载,牛刀迎者解。
以要操其纲,以妙观其会。
善誉不尽知,善毁没可讥。
校之古人辈,彼若有所为。
公之所然者,以智不以凿。
其力日以裕,其济日以博。
至于我曹者,使相望相闻。
犹能领官属,携诗叩吾门。
先看陶家柳,次看陶家菊。
茶中许投花,坐上呼燃烛。
顾我为乐叟,勉我以不倦。
我是孟东野,终附郑公传。